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日谷雨至,要注意1要禁,2要吃,3不做 [复制链接]

1#

时光荏苒,转瞬之间,那承载着“雨生百谷”寓意的谷雨节气已悄然临近。明日,即农历三月十一,正是这一象征着春末夏初交接节点的节气翩然而至之时。谷雨,作为春季的尾声,以其特有的方式宣告严冬的退隐与暖阳的盛装登场,它不仅承载着农事的智慧与期待,更在民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习俗。

谷雨,如同一首悠长的田园诗,以其特有的旋律为春日的尾声谱写出生机盎然的篇章。此际,大地被春雨滋养得丰饶肥沃,万物在雨水的恩泽下蓬勃生长。古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寥寥数语,道出了农人依时而作、顺应自然的智慧。此时,田野间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紧抓这一关键时机,播撒希望的种子,期待秋日的丰收画卷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徐徐展开。

在这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村里的长者们遵循祖辈的训诫,用淳朴的话语向乡亲们传递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他们强调,在迎接夏季到来之际,须恪守三项原则,以确保人安家宁,平安度夏:

其一,禁者何也?乃戒除浮躁之心,收敛过度之举。春日虽去,但春困未消,人们应避免因气温升高而滋生的轻率与急躁,保持心境平和,处事稳健。同时,也要注意节制饮食,以防春夏之交湿热之气侵扰脾胃。

其二,食者何也?谷雨时节,当食应季之物,取天地之精华滋养身心。此时,香椿芽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如古语所言“雨前香椿嫩如丝”,适时品尝,既能品味春末的独特风味,又能调养身体,顺应节气变化。此外,品饮谷雨茶亦是习俗之一,雨前茶色翠香醇,既可清心明目,又寓含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祈愿。

其三,不为何也?则是警示众人切莫违逆自然规律,以免伤及自身。此时节,忌过度劳作,以免阳气外泄,耗损元气;勿贪凉饮冷,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体内;更需远离是非纷争,保持邻里和睦,以和煦之风涤荡心灵,迎接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

谷雨节气,这一华夏大地春意盎然的时令节点,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传统与生活智慧。在这一天,民间习俗中蕴含着“一要禁,二要吃,三不做”的行为指导,旨在顺应自然节律,保身养性,趋吉避害。让我们逐一探析这些习俗背后的意义与实践方式。

一要禁:谨防五毒

谷雨之日,民间有“禁五毒”之说,旨在防范特定生物对人生活的潜在威胁。此“五毒”并非金庸笔下《笑傲江湖》中苗疆五毒教所涉之物,而是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五种有毒生物:蛤蟆、壁虎、蝎子、毒蛇、蜈蚣。这些生物虽在生态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毒性对人体构成一定风险,尤其是在春季活动频繁时期。

“禁五毒”的习俗通过具象化的艺术形式得以生动展现。例如,家家户户会张贴特制的“谷雨贴”,其上绘有象征性的图案与文字,如“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寄寓祛邪避害的美好愿望。一幅典型的画面描绘了一位手持红缨枪、肩扛令旗的小童,骑于威猛的狮子之上,正奋力追捕惊惶失措的蝎子。画面上方题有符咒般的文字:“三月谷雨中,狮子下天宫,不吃人间食,且吃五毒精。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此情此景,既富有神话色彩,又寓含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另一幅画作则以雄鸡为主题,展现其制服蝎子的场景。民间素有雄鸡能克制蝎毒的说法,画中雄鸡锐喙叼虫,脚下踩着一只大蝎,形象地传达了“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的民间谚语。尽管现代社会中某些毒虫已较少见,但“禁五毒”的习俗如同端午节挂菖蒲、佩香囊等传统一样,作为文化符号被沿袭至今,警示人们注意防护,免受毒虫侵害。

二要吃:品饮谷雨茶

“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时节正是品味新茶的最佳时机。古人云“吃茶”,实乃品饮之意,富含深意。选择谷雨时分品尝茶汤,理由有三:

①茶叶之鲜嫩

“雨生百谷”,谷雨的到来伴随着万物复苏,茶树新芽亦在此时崭露头角,蕴含生机。无论是本地特产如酸枣芽、婆婆丁等野茶原料,还是精心栽培的绿茶品种,皆在经历了冬日蕴藏后,于初春破土而出,芽叶饱满,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含量极高,堪称一年之中品茗之首选。

②茶质之优良

谷雨茶被誉为“雨前茶”或“二春茶”,其品质备受推崇。经过冬季的休养,茶树首度采摘的新茶尤为娇嫩,茶汤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醇厚,乃茶中珍品。茶农常将此佳茗妥善保存,待贵客临门时取出共享,足见其珍贵程度。故有谚语称:“谷雨茶和清明茶,一年最好两杯茶。”

③保健之功效

春季气温渐升,人体易生内火,皮肤问题如粉刺等随之而来。而茶性苦寒,能清火降燥,尤以谷雨茶为佳。饮之可清肝明目,平肝解郁,助益身体健康。故此时节,一杯谷雨茶不仅能满足味蕾享受,更成为调理身心、顺应节气的养生之道。

谷雨时节,遵循古训,品味香椿之鲜美,体验自然韵律,同时谨记“三不做”之要义,以期身心和谐,健康迎接炎夏。

品味香椿,时令之珍

“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香椿当柴烧”,这句流传千年的谚语揭示了享用香椿的最佳时机。谷雨节气,恰逢春光烂漫,大地生机勃发之际,此时的香椿最为鲜嫩,犹如丝丝翠绿,满溢着春的气息。人们遵循传统习俗,纷纷采撷这短暂而珍贵的时令佳品,以独特的风味丰富餐桌。

香椿不仅因其口感鲜美备受青睐,更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堪称春季养生之佳选。北方人家尤为热衷于谷雨之日烹制香椿美食,如香椿炒肉、香椿炒鸡蛋等,皆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菜肴。制作香椿炒鸡蛋,只需将洗净的香椿与鸡蛋、适量盐拌匀,而后入锅以热油快炒,顷刻间便能飘出诱人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三不做:顺应天时保康健

谷雨节气,既是大自然焕发生机之时,亦是调整生活习惯、顺应天地规律的重要节点。遵循古人智慧,谨记“三不做”,以助益身心健康,迎接夏日的到来。

其一,不久坐,宜动养肝

谷雨之后,春意盎然,正是户外踏青、舒展筋骨的大好时光。古人云:“春季肝气当令,是肝脏疏泄功能强旺之时,所以不久坐,多运动,适当吃苦。”此言提醒我们,春天肝气旺盛,适宜通过增加活动量、减少久坐,以及适量食用苦味野菜等方式,以助肝气疏泄,调和体内阴阳,达到平肝养肝之效。

其二,不熬夜,顺应心气

“春困秋乏”,谷雨时节人体易感困倦。《黄帝内经》有云:“肾气以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万物发陈之时,宜早睡早起,以养脏气。”遵循古训,应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顺应心气生发之律,滋养脏腑,保持精力充沛。

其三,不吃冷,护佑脾胃

气温渐升,部分人贪凉喜冷,常食冷饮冷食。然而,《黄帝内经》警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胃作为人体后天之本,不宜过度受寒,以免影响其运化功能。故谷雨之时,应忌食生冷,转而选择温热、易于消化的五谷杂粮等食物,以养护脾胃,确保其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谷雨节气,人们在品尝香椿之鲜美之余,更应遵循“三不做”原则,即不久坐以动养肝、不熬夜以顺应心气、不吃冷以护佑脾胃,如此方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迈入盛夏。

谷雨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更是人们调整生活节奏、遵循自然法则、修养身心的良机。遵循“一禁、二食、三不为”的古老智慧,村民们得以在宁静和谐的氛围中,满怀期待地步入繁花似锦的夏季,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诗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