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感言
当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经历,以视频的方式在毕业典礼上展开时,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目光回转间,身边的同窗们都已眼光闪烁。一个个时间节点上出现的人人事事,让我们瞬间回到昨日,而昨日与今日仿佛也只隔片刻。
在过去的四年里有幸取得了一些荣誉和成果,也学会“感动”,学会“反省”。对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事态,人与物,有了更敏感的体验,也许是因为这些人人事事物物终将时光的河流滚滚而去,亦或许仅仅是对生活的渴望。
我们终将离开学校,却永远不能抛弃学习,也必须保持着对生活的渴望,而那些抓不住的时光,我会将它引入透明的玻璃,让时光流淌其中,将记忆痕迹永铸。
汪权,手工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本校免试推荐研究生。翻开他的履历,其大学四年的经历可谓丰富而充实,斩获了各类大赛和研究项目奖项,活跃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面对这样一个优秀学子,可能很多人会被他的勤奋所折服,为他的坚持不懈所感动。他出生于革命老区,家庭也不富裕,却拥有一颗永不停滞的好奇心和对现实世界的反叛心。当身处逆境时,他不断向命运挑战,活得自信而洒脱,是什么赋予这个大山的儿子这样宽广的胸襟、蓬勃的创造力和坚韧强大的生命力?
WANGQUAN
寂静生长默然坚强
“作为人造物的玻璃,它的主要成份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二氧化硅,即普通沙子。这寻常的沙子需要在封闭极度高温的的环境经过锻造才能变成晶莹剔透的玻璃。”汪权常以玻璃的磨炼激励自己,他生于鄂豫皖革命老区、著名将军县——新县,自幼受到革命老区艰苦朴素、顽强奋斗的精神熏染,在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境时他积极选择迎难而上。在进入美院学习之前,他经历了两次考试失利,虽然有幸被一所高校录取,但是就读一年后,他发现内心对艺术殿堂仍然充满了无限向往。他毅然决定退学再“战”,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奋斗,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国美院。艺术考试之路坎坷且艰辛,这也使得他在进入美院后的学习生活倍加珍惜。从落后县城到大都市生活学习,是面对生活考验的开始,生活的压力、学习的探索,他积极面对、勇于挑战。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仅能够获得一些收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许多与人沟通交流以及处理许多事务的社会经验。在最初的阶段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不能找到工作方法,经过努力后突破自身,勇敢表达,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尊重,学到了先人后己,多帮助他人才会更多地获得别人的帮助,他在工作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从一年级开始,他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多次荣获各项奖学金,并在年以综合成绩第一荣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汪权的勤奋努力使他先后荣获了中国美术学院“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采访中,汪权常常提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诲,心怀感恩父母赋予的力量。他的父母年过半百,文化水平较低,这也使得他们只能从事辛苦且收入微薄的工作,虽然识字不多,父母却对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总是用最简单言语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虽然无所积蓄,父母却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使汪权学习父母了面对困境要充满信心,敢于挑战。汪权形容自己就像茂茂无垠的沙海中一颗平凡普通的沙砾,唯有向内强化才能抵御强烈的风化侵蚀,不致变成尘土随风飘散;偶尔也会抬头望向头顶的“沙海”,那无数闪光的“沙砾”也让人心醉。他明白,想要蜕变成一颗闪着光的沙砾,就需要经受更加炙热的环境的残酷锻造。这是一颗沙砾蜕变成晶莹的玻璃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平凡人实现心中梦想的必经之路。流沙浴火百炼成器冰冷的玻璃块在经过数百摄氏度的高温加热后,变成液体流进高温石膏模具内的每一个空间,最终成型。汪权在不断磨炼自己,进入美院学习后,他深切地体验到了美院浓厚的艺术氛围,这里有最顶尖的艺术教育家,有着顶尖的学习环境,顶尖的艺术展示平台......这一切无不鼓舞着他要在这片沃土努力地自我耕耘一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汪权在自我发展方向上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无论是最初对绘画的执著,还是后来对设计的偏爱,选择哪一个似乎变得不再重要,而选定一个开始则是必须的。通过一个确定的载体去学习艺术表达的逻辑体系,亦或是从无知开始的主动式学习,试着去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一年级学年末的专业分流中,他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玻璃艺术”专业。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在刚开始的阶段难免有些许慌张,好在有热情的师长耐心指教才勉强能够进入专业学习状态。玻璃艺术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每一项都充满着未知的诱惑与挑战。随着对专业更为深入地学习,他对玻璃的了解也逐渐加深,更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依托。玻璃的“出身”一般,不过是寻常的沙砾,但是锻造成型的它却能够散发出尊贵如宝石般的气质。对他来说,玻璃既是他要用尽毕生精力去探索的对象,更是塑造他内心灵的“无声导师”。作品《寻》作品《筑光》作品《自然语言》
他突破常规,勇敢创新。谙熟玻璃和其他相似材料的特性的他,日夜进出工作室,在一次次的试验中,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奋力寻找它们的平衡点并予以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当成果在烧窑中破茧,当成品在灯光下闪烁,辛勤的汗水化为嘴角的微笑的心中的海浪澎湃似的成就感,他也像五彩玻璃一般在阳光下色彩纷呈,熠熠生辉。年11月玻璃镶嵌作品《花菖蒲》参加中国——东盟矿业珠宝玉石/手工创意和制作大赛获优秀奖,这是他的作品崭露头角。;年5月玻璃铸造作品《寻》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当代博山琉璃艺术作品全国巡展年10月作品《琉光璃音——玻璃埙》参加中国水晶玻璃工艺创意大赛获优秀奖;。于年6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窑制玻璃模具设计制作及应用研究》分别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年9月作品《筑光》入选山东菏泽“共生”艺术交流展;年9月作品《寻》入选《境·镜》国际玻璃艺术作品展;(以上只是一部分)利用窑和玻璃,玻璃创造出的幻彩空间,跳缀于汪权的人生,斑斓在汪权的心间。每一次的碰撞与融合,也带给了他新鲜刺激的体验和无穷的回忆、思索。
除了在专业学习上努力付出汗水,汪权对生活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追求,在校园里他会主动与师长同学们交流,遇事多为他人考虑。他在二年级时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在生活中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