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新书推荐端午佳节端午历史渊源DragonBoatFestival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传统习俗端午DragonBoatFestival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中国民间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画额、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端午食俗文化DragonBoatFestival粽子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有四角形、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雄黄酒端午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古人认为“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很有民族特色,增添节日的气氛。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饮食所创造的文化,能绵延不绝地展现新内涵,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不能没有饮食记忆。本期从端午食俗出发探寻美食,美食的意义大多不在于吃,而在于品和尝,美食会让你在品尝的时候放松心情,还会在心理上起到一种安抚作用。汪曾祺老先生的“天下美食派系众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足以一言括之。美食之“美”,是览不尽的人间烟火,是地方的特色交融,品来总是活色生香。本期新书推荐,邀您在端午佳节,品粽茗茶之际“寻饮食之美,品味外之味”,细细品读10种关于美食的书籍,总有一本符合您的口味。1《至味中国》作者:王仁湘索书号:TS.2(2)/\2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02中国的饮食文化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者以考古学家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中华饮食的发展流变,包括火食之道、礼食中的神食与人食、食制与食具、味天下之味、食案万象、至味与知味、味外之味,作者都详其流变,一一考订源流,从而梳理出中华饮食文化的脉络。该书是一部形色俱佳又有“味道”的历史文化读物,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看见历史餐桌上的独特风景。2《诗词中的美食》作者:刘俞廷著,包旭绘索书号:TS.2(2)/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时间:-01这是一本集散文、诗词、译文、画作于一体的散文集。了解中国美食诗词文化的入门之书。精心选取了50首诗词,按类别分为11章,包括“面食”“饭”“粥”“羹”“禽畜肉”“蔬菜”“水产”“酒”“茶”“酱”“小吃”11个大类,一共50个品种。作者援引大量一手史料,细致梳理了每一种食物的起源和发展,有些更详细阐述制作方法,还原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趣。既有古典内涵,又生动创新,极具可读性。配图既有10余幅古图,也有30幅当代水彩手绘,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既充满文人气,又充满烟火气,栩栩如生地传达出中国古代文人的饮食生活美学,带你体验视觉、味觉与精神的多重享受。3《烟火三十六味》作者:三三(刘姗姗)索书号:TS.2(2)-53/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10食物自何处生长?味觉从何处而来?这本饮食随笔向读者展示了东南、西南的很多美食,最为可贵的是这些叙述并非来自餐桌,而是深入到了原料的来源和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有独特的画面感和能捕捉到的生活场景。三十六篇“色、香、味”俱全的饮食笔记,从产地、市集、家宴、小吃、餐馆等不同视角,呈现中国六个富含特色的味觉目的地:南京、苏州、台州、四川、潮汕、云南。作者深入街头巷尾,挖掘城市角落,将食材、味道、市集等最日常的生活表层与潜藏的历史、地理、文化心理有机关联,从餐桌上的酸甜苦辣咸到市集上的牛羊海鲜瓜果,一饭一食都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通过作者的走访和实录,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真正交融在一起,日渐远离的烟火味道又有了崭新的面貌。4《臭食志》作者:要云索书号:TS.2(2)/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05“闻着臭,吃着香”,臭食,天生自带一种让人欲拒还迎的魔力。虽然相关资料寥寥,但臭味在中国饮食中的地位不低,中国人吃臭食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本书剖析了食臭的成因,探究了食臭的历史、地域与民俗,勾勒出一幅中华臭食地图,并结合作者几十年间在各地品尝、品味臭食的体验,为大家奉上了诸多美味的臭食食谱。徽州臭鳜鱼,绍兴霉千张,长沙臭豆腐,柳州螺蛳粉,金华烂菘菜,皖南毛豆腐,东北臭大酱,宁波臭苋菜股……臭菜,也可以千里飘香。臭在嗅觉,香在味觉!一本“有味道”的书,记下数十年“逐臭”之旅,由臭食知百味!5《滋味人生》作者:陈立索书号:TS.2(2)/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时间:-08《四方食事》《南来北往》《食道寻踪》《美食八卦》《人间滋味》《岂止酒肉》六大篇章,写美食,讲故事,看历史,说文化,谈人生;十余幅原创插图,书法家冉明亲配题字,图文美绘,享受快意阅读;饮食是味道,也是人生。如何看待身边的食物,决定着你如何理解周遭的环境和生活。人在一餐一饭间所感知到的滋味,往往也能映射出其自身的状态。陈立教授是真正的“识食物者”,在《滋味人生》一书中,他以散淡从容的文字,为读者徐徐铺开一幅饮馔江山图。书中既有古今中外的饮食文化、天南海北的俚俗掌故,又有关于故乡、土地、人情和生活的真味。6《七种食材的奇妙旅行》作者:[英]珍妮·林福德文/[英]艾丽斯·帕塔洛图索书号:TS./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05猪肉、蜂蜜、盐、辣椒、大米、可可、番茄,是今天的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从发源地辗转流通到遥远的国家和地区,从昂贵的“异域”食材慢慢变成朴素的饮食主角。被生存和幸福驱动的人类不断产生奇妙的念头,赋予这些食材全新的面目和无限的可能性。七种食材构筑了人类的饮食结构,且在当地的民俗传说、文学作品和精神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林福德开辟新视角,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七种代表性食材讲述漫长历史中人类与食物的互动关系,用细腻平实的文字触碰和解析食物的种种奥秘,讲述这些日常食材是多么地不同寻常,为何能被称为“世界的七大奇迹”。被生存和幸福驱动的人类在任何环境下都会赋予这些食材崭新的面目和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与食物之间的故事像一部隽永的抒情诗歌,值得你细细品味……7《餐桌上的历史》作者:[法]马里翁·戈德弗鲁瓦/[法]格扎维埃·德克特索书号:TS.2(1)/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01人类历史的档案或许就浓缩在小小的餐盘里。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历史故事书,也是一本独特的厨艺之书。罗马皇帝的绯鲤、巴士底狱里的牢饭、杜伊勒里宫里的大松鸡、泰坦尼克号上的香草蛋糕、希拉克的圣诞鬣蜥等,50道甄选自贵族档案的特色菜肴,都浸润了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时刻。从食材到灶边,从政客到君主,在一道道稀见菜肴的制作过程中,在充满异域和时代风味的历史情景中,穿梭自如享受您的感官和想象力交织的盛宴。8《沙漠与餐桌》作者:[美]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索书号:TS.2(1)/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11谷物、水果、坚果、茶叶……我们今天消费的许多食物都有深刻且令人惊讶的过往,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中亚,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世界各地的厨房。丝绸之路沿线的商品、思想、文化和基因交流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有组织的贸易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朝。本书综合了广泛的考古学、植物学和历史学证据,讲述了古代的农业生产者如何培育出我们今天享用的食物,以及它们传入世界各地的迷人故事。通过考古遗址中发现的保存完好的植物遗存,斯宾格勒三世确定了我们熟悉的作物驯化的地区和人们携带它们周游世界的路线。通过生动的例子,探索了食物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进程并改变全球饮食的。9《个中滋味》作者:彭文斌/付海鸿索书号:TS.2/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03饮食人类学,是对饮食进行研究的人类学分支学科。本书是学术文化普及类图书,主要通过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对所遇见的别具特色的、陌生的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独特感受,来呈现给读者一个个田野饮食故事。本书强调饮食的地域性文化,故事性强,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并饱含深刻的学术思考。每一篇文章都集中讲述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与当地饮食有关的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些作者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小故事,让读者了解到该地饮食独特的的文化属性、饮食习惯和风俗民情,在趣味性饮食故事表达的同时,更能了解到作者本人的个性化感受、学术思考和生存智慧。10《今天也要好好吃饭:经典版》作者:蔡澜索书号:TS./\2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10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热情,其他的可以消失,但是热情不可以消失。要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些。妈妈做的菜最好吃,和女朋友吃的东西最好吃。不一定最贵的食物最好吃。能够把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的人,是艺术家。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一个人要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东西享受,生活就充实。本书是蔡澜对各地美食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材记录。看看每道菜的口味、形式和烹饪手法,还有字里行间透出的风土人情、世相人心和人生体味,让人不禁感慨,一辈子不长,要吃好,喝好,日子过好。每顿饭都会影响到日后的自己和生活的全部。今天也要好好吃饭,爱生活,会生活,过好每一天。端午安康—theend—端午昆明市图书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