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学生,男,数天前自述感冒两天,之后开始下午发烧,汗出烧不退。刻下全身无力,头晕头痛,脑袋发麻,胸闷,忽冷忽热。大便2-3天一次,不成型。纳可。眠可。小便可。肺结核史。脉弦滑,苔小黄,水滑。口臭。我辨为湿热,处以连朴饮。
并嘱清淡饮食,忌煎炸、烧烤、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火锅、辣椒等。
第二天学生告诉我,药后其烧即退,诸症即豁然若失。
分析:
连朴饮载于《霍乱论》,由清代大医王孟英创制。全方重用芦根,当以为君。能清热生津、和胃止呕;黄连、栀子清泄里热;厚朴、半夏燥湿化浊;石菖蒲芳香化浊。诸药相伍,寒温并用、辛开苦降,集清利、宣透为一法,是主治湿热并重、阻滞中焦证的经典名方。
王孟英创制连朴饮,其目的是为了治疗湿热霍乱,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我则临床发挥此方,凡湿温病而见身热心烦,胸闷呕恶,溲赤苔黄者,都可应用本方。
另外,不少医家用本方治证以呕吐为主,我则认为,即使病人没有呕吐,亦可应用此方,不必拘泥于呕吐症状。
就临床经验来看,此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等属湿热并重者。若腹泻较著者,宜加白扁豆、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我临床喜用连朴饮来治疗湿热导致的发热。其发热特点是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并不因出汗而减轻。兼见舌苔黄腻,脉数。其发热或是低热持续不退,或为高烧,都有可能。且多伴有肢体沉重,精神萎靡,身体困倦等湿重之象。
我临床应用连朴饮治疗湿热所导致的发热,不管新症还是久病,往往有覆杯之效。我的观点是,只要谨守其湿热病机,不管临床遇到何证,都可以本方灵活化裁,用于治疗某些疑难杂症。
当然,治疗湿热发烧,亦可用三仁汤化裁,亦有良效。(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