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花让我开
我的花让我自己开
…
你拥有你的
我拥有我的
姿态
01花的姿态
不插花的人很难体会,每朵花都有自己的姿态,这句话其中的深意。
每年春季,关于如何区分桃花杏花樱花梅花梨花的科普文章总是会如约来到朋友圈,又被集中转发一遍。这种文章似乎也像多年生的花草,每年都在春日暖阳下焕发新生,开了一年又一年。然而,到最后能分清这些花的人还是原本就在意花花草草的那些人。
其实,大到每种植物和花,小到每一朵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姿态,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真正悉心分辨。而花道人在每次插作时,如何因“花”而异地进行选择和处理,则是最显功力的部分。否则,哪怕是作品做到了“看上去很美”,却往往会因为流于“做作”而显得俗气。
花道人是在绵长的修习道路上,才慢慢体悟这其中的奥妙的。
02仲夏之花
花道是一种应季而动的美学。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寻找大自然中的四季之花,插出充满季节感的作品,最是风雅。
蓬勃短暂的春花儿们凋谢落寞后,不久入夏,便是菖蒲当令时。
花菖蒲
转自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微博
叶菖蒲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要分清的,同样以菖蒲为名的,有花菖蒲和叶菖蒲。作为端午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挂菖蒲和艾蒿,用的就是叶菖蒲,这和花菖蒲没什么关系(比如,北京故宫前就有菖蒲河公园也应指的是叶菖蒲)。不过,同样写为“菖蒲”的花和草却都被农历五月连接在了一起。因为农历五月正当仲夏,雨多潮湿,细菌繁殖快,借助叶菖蒲和艾蒿的药味,可驱赶蚊虫,净化空气,而此时(阳历六月)又是花菖蒲的花期。
燕子花
其次需要区别的是,花菖蒲与燕子花。
花菖蒲系(日本花菖蒲或日本鸢尾)是一群非常重要的湿生鸢尾品种,其主要亲本有两个——燕子花和花菖蒲。此品种原产自中国东北,9世纪传入日本后于年开始对其进行选育。在19世纪时业已形成“江户”“肥后”“伊势”3个品系,花色丰富、花型各异,园艺品种达个以上。
花菖蒲花期6-7月,主要特征:垂瓣中脉有黄色斑纹,叶片具中脉明显突出。花色有白、黄、蓝紫等,后与欧洲原产的黄菖蒲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爱知の辉”等著名品种。
日本花菖蒲也可以叫日本鸢尾,但是“日本鸢尾”这个名字在中国也是蝴蝶花的别名,极易混淆,还是叫日本花菖蒲比较好辨识。
03花菖蒲之美
一般人对于花菖蒲和燕子花傻傻分不清很正常,但是对于池坊花道人来说,这两种花作为本流派最具代表性的长叶物,插作得不合乎其性,则要贻笑大方了。
花菖蒲之美,与燕子花不同。花菖蒲的叶片直线强劲有力地伸展,展现男性力量。燕子花整体则上要柔美一些,因四季开花有四季不同的插法,常用来表现女性一生中不同阶段的美。柴田英雄老师有一整本全是燕子花作品的书——《唐衣》,可谓对燕子花钻研至深了。
←
花菖蒲
生花正风体一种生
燕子花
→
生花正风体一种生
图片来自柴田英雄教授作品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花菖蒲的花绽放地比叶高,因此生花中要将花插得比叶高才符合其出生。这意味着,花要插在中段以上,花的高低落差需小,下段仅使用叶子为佳。
04从端午节到男孩节
之前提到过,由于花菖蒲开花期多在六月,时节恰逢旧历的端午节,所以日本自古以来都有在端午节插花菖蒲的传统。
端午节最早发源自中国,中国人有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端午节传到日本后本土化了,被称为“端午の節句”,仍有吃粽子的习俗,有的地区还保留有划龙舟,但是已不再为纪念屈原。日本的端午节叫「子供の日」,直译过来的话就叫“儿童节”,是为了庆祝和祈愿家里的男孩子可以健康成长的节日,所以也叫“男孩节”。(在日本,女孩的儿童节是在3月3日,被称为“雛祭り”。)
日本最开始端午节习俗与中国一样,时间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旧历,采用公历,同时把所有旧历的节日都移到了公历相对应的日期上,所以端午节就变成了阳历的5月5日。从年开始,日本政府正式把端午节定为儿童节。
男孩节悬挂的鲤鱼旗
转自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微博
鲤鱼旗出现在江户时代,鲤鱼在日本人的印象中是生命力旺盛的鱼类,并且因为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日本人就认为鲤鱼是能够逆流而上、突破困境的代表。
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因此就借鲤鱼旗来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的祝愿。
现在每年到了5月5日,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高高悬挂的鲤鱼旗,这已经成了男孩节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之一了。
05雄性的意味
在古代日本,端午节也会摆菖蒲,甚至还有洗菖蒲澡的习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菖蒲在日语里的发音是「しょうぶ」,和“胜负”“尚武”同音,从前摆菖蒲是为了不忘尚武精神,而现在在男孩节摆菖蒲,其实和鲤鱼旗一样,也有祝愿自家的男孩茁壮成长的含义。
并且菖蒲花是淡雅的紫色,作为节日的装饰也是非常漂亮的,因此插作花菖蒲也就一同成了在男孩节喜闻乐见的习俗之一。
对于家里有男孩的日本家庭来说,男孩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特别是新生儿的第一次男孩节,全家人会一起庆祝这个节日,代表了家里人对孩子无限的期待和祝福。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日本习俗就是“五月人形”。
日本的铠甲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特别是头盔上面华丽的装饰无不令人印象深刻。日本的铠甲叫做“鎧(よろい)”,头盔叫做“兜(かぶと)”,所以五月人形就是铠甲和兜的组合。
其实在古代日本,武家就有在家里摆放铠甲的习惯,而在男孩节摆放铠甲,就有了保护男孩身体健康、平安长大的意思了。
铠甲和兜
转自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微博
端午节在中国是纪念屈原投江的节日。屈原的壮烈之举,不可谓不勇。而端午节在日本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也多少都与武士或者男孩有关。正如shobu一词在日语里的多种谐音。这些文化上强烈的隐喻感,都十分突显男性的特质。
因此,端午节里的雄性意味,就成为了花菖蒲作品的鲜明底色。
06花菖蒲的心跳
教室的同学5月有幸练习了花菖蒲的生花,因为使用日本进口的应季花材,一年仅此一次的机会,格外珍贵。可是,想要了解花菖蒲究竟是怎样的花,应该把它插成什么样的生花才能贴合其本身的“生命力”,这条感怀之路漫漫啊。
按照花菖蒲的出生,生花花菖蒲一种生,开放的花朵比叶子高,花苞可以比叶尖低。然而从遥远的日本请购来的花材,不是每次都能达到预期,此次收到的都是骨朵儿。所以同学们只好勉强请它们充当开花时的位置,一点点遗憾,留待下一次弥补。
池坊北京華月研究會
森月教室学生作品
网上觅得須賀一恵的俳句一首,甚是喜欢。
“たひらかに 心音ありぬ 白菖蒲”
诗句最难译,大意是:
亭亭白菖蒲,表面上波澜不惊,心却嘭嘭跳。
这正是花菖蒲的性格啊!生来就爱打拼就爱争强好胜的男孩子,哪怕是用尽全力取得了胜利,他站上奖台时,也要佯装镇定,仿佛赢得并不真的那么辛苦。只有嘭嘭嘭的心跳声骗不了自己,那是波澜不惊表面下的一阵激动和狂喜。
听!你听到花菖蒲的心跳了吗?
一起享受有花的快乐生活吧!
池坊北京華月研究會
chifanghuayu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