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节快乐
DRAGONBOATFESTIVAL
粽子节快乐呀~
粽叶飘香端午安康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避五毒,饮雄黄,挂菖蒲,佩香囊……放眼所有节日,能和春节对标仪式感的,大概也就端午节了。而在吃货们脑子里,估计只剩下“粽子香,香厨房,馋得慌”了吧?
一捧糯米,三两张粽叶,肥瘦相宜的大肉是标配,大锅煮透,趁着热乎劲一口下去,肥润鲜香,丝丝入扣;嗲嗲的红豆沙,加入猪油作衬,煮熟后温软香美,甜而不腻。咸甜之间,呜呼妙哉。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也称江米,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主食。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粽叶温润清香,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粽子味美,且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是人人可以大快朵颐的,有以下情况的需警惕:
1
有体重控制要求的要少吃。
糯米属于粮食,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和糖基本算一伙儿的——无论有没有馅,馅里含不含糖,粽子都是属于高糖食物。
抛开糖不说,不少粽子含有过量的油,连肥夹瘦的五花肉啊,拌馅的猪油、黄油、植物油啊,都是油,都是属于脂肪。
糖脂总超标,体重准爆表。
2
2、有血糖控制要求的别多吃。
糯米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其容易与淀粉酶作用而分解,葡萄糖得以快速释放入血。显而易见,糯米比大米更容易消化,更容易吸收,更快升高血糖。
现在知道为什么让你少吃粽子了吧?
原因很简单嘛,粽子升糖速度快,不利于血糖管理(请自行对号入座)。
3
有胃部不适情况的趁热吃。
粽子密实,放凉后硬度、粘性直线上升,不容易消化,加了猪油的肉粽更是如此,给消化道增加了不少负担。
印象中吃过最好吃的粽子,就是饿到前胸贴后背时吃的那一只。”
我说不妨等等,加热了再吃。
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这些软软糯糯的传统味道,总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击中人的情感,串了起了中国人的家和国,故乡和远方。
疫情未散,宅家当下,同品美食,共祈“端午安康”。
供稿
营养科莫婷燕
原标题:《我想多吃几个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