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药访仙间,觅得一份清雅 [复制链接]

1#

距“郑仙诞”文化周开幕还有11天

菖蒲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水仙、兰、菊等被誉为“花中四雅”。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菖蒲,被骚人墨客誉为“天下第一雅”。

寻菖蒲访郑仙

古时候的菖蒲被视为仙草灵药,秦代方士郑安期喜在蒲涧采九节菖蒲炼丹,并用其治病救人。

唐代诗人张籍在《寄菖蒲》中曾写道:“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我颜色好”。

自西汉时,菖蒲开始在皇家园林中种植,六朝佚名《三辅黄图》有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

从唐宋开始,菖蒲移于盆盎之中

菖蒲因“耐苦寒,安淡泊”,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

菖蒲不沾污泥,仅仅凭借净石与清水生存,不与浊世同流合污,是君子品行的镜影。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

——陆游《夏初湖村杂题》

菖蒲

品茶,品的是一种意境。扬姹紫千红的花,太艳,太香,扰了茶室的清静。亭亭玉立的菖蒲,飘逸而俊秀。附石种植,雅不可及。

菖蒲“不资寸土,不假日光”地活着,像极了不识人间烟火的文人:清人之心,动人高蹈远隐之思,这种高雅出尘,是让人敬慕的。

农历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现在,在白云山除了蒲谷外,山上的能仁寺、桃花涧下游、竹溪中部、山庄旅社的“葱茏”石刻处等都有菖蒲的踪影。

随着郑仙文化的不断推广,菖蒲成为“郑仙传说”的文化符号之一。年第六届郑仙诞,白云山首次举办了菖蒲书画展及菖蒲文化讲座,让菖蒲文化深入人心。

郑仙旅游文化周之菖蒲书画展

郑仙旅游文化周之菖蒲文化讲座

年郑仙诞,我们将一如既往将菖蒲文化传承下去,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对菖蒲书画展的活动形式、内容进一步拓展,引入兰花及文创产品展示,将为市民打造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化视觉大餐。

来源: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空空茶舍

编辑:王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