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古镇上的人家过端午节家家要吃十红 [复制链接]

1#

端午节在水乡人心中是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另外,端午节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乡沙沟的居民过端午节,除了和其他地方共有的挂钟馗像、门前挂菖莆艾草、早起打露水、吃粽子划龙船、晒正午时、点香斗放炮竹、小孩穿虎鞋带百索线、吃雄黄酒等习俗外,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吃“十红”习俗。据说,此习俗起码已延续上千年了。所谓“十红”,就是端午节这天一定要吃与“红”有关的食品和菜肴。如:红豆包的粽子、炝红萝卜、炒红苋菜、红心咸蛋、红炒藻虾、红烧鲫鱼、炒鳝鱼丝、红烧肉、红烧鹅等等。其实民间的“十红”也没有绝对的菜谱规定,现在的人们过端午节只要餐桌上有与红有关的菜肴,不管荤素,凑足十样即可。

现代农业科技进步,食材比从前丰富多了,许多大棚种的返季节蔬菜也在端午时节上市。旧时端午节没有的红草莓、红番茄、红瓤西瓜等沾有“红”字的食品也被沙沟人列进了“十红”的菜谱。

端午节吃“十红”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十红”呢?据说人们在这天吃十种红颜色的菜可以吓退那些有毒害虫,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季节,蚊蝇孳生,百虫活跃,俗称“恶月”,加之端午这天是五月初五,五月是独月,五日也是独日,独月独日被喻“毒气”冲天,汉朝起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升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俗谚。好在,先人早已学会了一套“以毒攻毒”的生存智慧,于是有了今天人们餐桌上的“十红”。时至今日,它们不仅仅是我们舌尖上的美食,更是中华民族一种饮食文化的根。

家家门头挂菖蒲艾

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说,端午节吃“十红“在沙沟已有千年历史,究竟沟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有两点可以认定,即吃“十红”图个吉利:鸿运高照,红红火火;求个健康:驱病除灾,全家安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