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痊愈吗 http://m.39.net/pf/a_4603871.html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其对同时期的世界影响深远。正因如此,国外华人华侨聚居的地区被称为“唐人街”。盛唐不缺猛将、不缺名相,更加不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个又一个伟大诗人的名字,都成了盛世大唐的文化标签。后人习惯将李白、杜甫二人并称为“李杜”,白居易则与另一人并称为“元白”。
没错,此人便是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元稹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然也无法比肩白居易。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年),15岁的元稹明经及第。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唐朝,年仅15岁的元稹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不过根据规定,仅仅通过明经考试还不能直接做官,必须还要通过吏部举报的考试。
贞元十五年(年),21岁的元稹正在蒲州居住,恰逢当地驻军骚乱。在友人的帮助下,元稹使远房亲戚一家免于危难。次年骚乱平息,元稹前去亲戚家拜访,第一次遇到了崔莺莺。在元稹的人生规划中,他不久后便要赴京参加吏部考试。而此时的崔莺莺17岁,待字闺中。面对眼前这位年轻有为、还有着亲戚关系的年轻后生,崔莺莺的母亲已经把他当成了未来女婿。
起初,崔莺莺并不想见元稹,对母亲称病推辞。但是拗不过母亲的坚持,他们还是见面了。几句交谈,崔母将包括女儿的生辰八字在内的大致信息都全盘托出。毫无疑问,她不想错过这个女婿。元稹也对这个远房表妹非常满意,于是在告辞后委托红娘给崔莺莺递纸条,崔莺莺便回诗一首:
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早已经按耐不住的元稹竟在半夜翻墙头进了西厢,结果只得到了崔莺莺的一顿训斥。几天后,红娘按照习俗抱着被子和枕头来到了元稹的房间,跟在她身后的自然是崔莺莺。看着一对已有夫妻之实、也即将有夫妻之名的年轻人,红娘疑惑的问元稹,怎么还不提亲?他是这样回答的:
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不久后,元稹踏上了赴京赶考的道路,没有崔莺莺、没有婚约、没有誓言。元稹的确对崔莺莺动过心,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女人,却不是他始乱终弃的最后一个。贞元十九年(公元年),24岁的元稹迎娶了韦家千金韦丛为妻。元和五年(公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受命前往成都巡视。因为身份今非昔比,所以“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
薛涛是著名女诗人,被派来陪同元稹。就在31岁的元稹和42岁的薛涛诗词酬唱、如胶似漆之时,远在长安的韦丛已病入膏肓。第二年,妻子韦丛病逝的消息传来,元稹再度舍下了薛涛离开。他一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让薛涛为他终身不嫁。韦丛去世后,元稹又想起了已为人妻的崔莺莺,于是便想“再续前缘”。为了能够见面,元稹以“远房表哥”的名义联系了她的夫家。
可是崔莺莺早已经对这负心汉元稹看的一清二楚,所以对他的请求自然是一口回绝。她不关心元稹的心思,也不希望自己的家庭被他打扰。元稹的这种“深情”,对崔莺莺就是骚扰。无可奈何的崔莺莺只得写下这首《告绝诗》: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元稹心灰意冷,甚至心怀怨恨,于是以他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写下了《莺莺传》。在这本书里,女主角“莺莺”被塑造成了一个浪荡、始乱终弃的负面人物,而以自己为原型的“张生”则是一个无辜的深情书生。后来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又以此为参考,创作了人尽皆知的《西厢记》。现在再读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的不知道元稹曾经的沧海里的水、巫山的云到底是哪位。是崔莺莺?是韦丛?还是薛涛?亦或是后来纳的妾?娶的妻?
单就诗歌成就来说,元稹的诗也足以在诗人辈出的大唐诗坛立足,一些句子今天读来也让人觉得经典。从这方面来看,元稹的确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但是就他一生的这些经历来看,元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负心汉,或者可以说,品行堪忧。而崔莺莺为他付出过真心,也看透了他的人品,最后却受他如此对待。现代定义的渣男也不过如此吧?也难怪陈寅恪先生评价元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