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菖蒲竟引头脑风暴ldquo郑仙演义 [复制链接]

1#

郑仙文化演义

白云山上,菖蒲纤细却鲜活闪亮,招引来头脑风暴...一发不可收拾

9月18日上午,郑仙诞旅游文化周假座广州白云山白云晚望“云山珠江讲古台”,系列活动之“郑仙文化演义”激情开讲。

活动由全国金话筒、珠江经济台黄缨担任主持,与特邀而来的专家学者从白云山“郑仙传说”畅谈养生之道。同时更为郑仙文化如何传承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建言献策。

一众主讲大咖包括: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曾应枫,知名广府文化学者、广州大学特聘研究员饶原生,广州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广州道教仁威祖庙顾问黄文舜,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书画经纪人、菖蒲文化专家朱长虹,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钟瑞军,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地标美食评委劳毅波等。

郑仙作为药仙,其养生文化内涵丰富,外延也可以更广。要让“郑仙诞”文化的影响更深入民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到场的主讲嘉宾从民俗、医学、文化、道学、美术、旅游及饮食等多视角,诠释“养生”文化的真谛,为丰富岭南文化发声,情怀与睿智在云山交相激荡。90分钟的论见,火花碰撞!各种启迪,意犹未尽。

曾应枫副会长首先向现场观众地讲述了郑仙诞的由来;

陈瑞芳教授介绍郑仙文化元素之一的“菖蒲”的药用价值,分享百岁老人邓铁涛教授的长寿秘诀,既要养心,也要养德;

朱长虹老师分享了自己与菖蒲文化结缘的故事,强调雅趣在文化艺术养生的追求至关重要;

黄文舜老师在讲道家养生”之余,不忘向观众现场演传授道家养生的“三招式”郑仙文化演义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一下子提升起来!他说,现场向大家演示教练的,叫武当养生三简式,非常适合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工作人群)舒缓筋骨和强身健体,会让血脉扩张、解除疲劳。

一时间,以主打语言魅力的“郑仙文化演义”在黄师傅的引领下演变成“行为艺术”的体验,掀起了活动的高潮。

钟瑞军主席则从书画养生方面,提出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陶冶情趣,达到志趣养生的目的;

劳毅波专注旅游美食的研究,他的养生观,特别提到养眼和养命是行走养生的意义所在。

本次郑仙演义不仅是畅谈“郑仙诞养生文化”,还为如何加大郑仙诞文化的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有建设性的深入探讨,推动着“郑仙诞”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

来听听大咖们为此抛出的压轴金句吧!

民俗专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曾应枫

郑仙的传说从秦代开始已经有上千年,留下了很多诗文和故事,去年纳入了广州市的非遗项目,现在要继续申报省级,需要挖掘的东西还很多。目前郑仙文化在公众中的普及还不够,郑仙是哪里人?来广州白云山干什么?菖蒲是什么东西?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普及。白云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只要民众对它的非凡价值有深入的认识,自然也会爱护珍惜它,好好保护它。

知名广府文化学者,广州大学特聘研究员,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饶原生

今年菖蒲很出彩!明年郑仙诞能否实现一个小目标?例如,我们上山就可以喝杯“菖蒲水”或“菖蒲茶”?甚至有软包装或绿罐包装的菖蒲饮料呢?让我们的山友能有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去了解郑仙诞的实质内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陈瑞芳

很多人都在我的推荐下来到白云山,上山后感觉特别轻松,这是一个减压的地方,也是一个养心益智,延年益寿的好地方!我爱白云山。

书画经纪人朱长虹

很多地方都有好山好水,而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山水之间的文化。白云山风景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了这么多神话传说和历史题材,对白云山的“申遗”非常有帮助。一盆小小的菖蒲是文化落地的实物,也希望它能成为文化的载体,助申遗一臂之力!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钟瑞军

白云山可以和广州或全国的文化机构和文化团体多些互动,引进一些艺术上比较高端的人士来这里采风,希望把白云山从一个旅游的名胜变成一个文化的圣地,把广州的绿肺变成广州的文化心脏!

广州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广州道教仁威祖庙顾问,国学老师黄文舜

郑仙是道家的仙人。之所以成为仙人,皆因他的精神与对民众的大爱,所以我对弘扬郑仙诞的金句是“云山有郑仙,医德颂千年!”。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地标美食评委劳毅波

关于纪念郑仙诞的郑仙祠几十年前就有,现在不见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不遗余力,推动白云山的郑仙祠重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局长刘巍

——一个古老的文化如果完全是古老的,没有现代的文化,它的传承也是困难的。明年我们会推动郑仙传说的诗词真迹出版,这几年策划郑仙诞活动的图片也会收集出版印刷。

郑仙文化广场建好后,它不只是在每年一次郑仙文化周我们来这里坐一坐就没有了,而是要一年每隔两三个月就有一些活动,常年流水不断。在郑仙广场到双溪,过去有一条登山的翠微古道,我觉得可以把它恢复起来!从升仙石经过郑仙池到郑仙文化广场,再到双溪翠微古道,把它串起来升级改造。这样一来,我们上白云山走这条线就会很有意思。

我们也会做一些旅游产品......将继续在社会各界人士及在场众专家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做一些实事,为郑仙文化的发展传播,推动郑仙文化做大做强而努力。

珠江经济台总监、广州郑仙诞文化周主创人之一陆敏华

——我们的郑仙诞不仅是白云山上市民享受的郑仙诞,应该让它从山上传到山下!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效果,云山珠江讲古台的设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去年,珠江经济台的讲古台作为媒体一个文化传承项目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而郑仙诞文化周,也参加了今年全国广播活动优秀案例的推选。因为她有广州的文化特色,无论从广播、电视的角度,甚至是互联网的角度,我觉得我们都是有“仙气”的。

接下来,我们的团队会和白云山管理局、各位专家继续携手,在文创上多想一些新的东西,在白云山上创造更多诸如郑仙诞、讲古台等创新品牌,争取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

大家都在看

●老掉牙是必然现象?

●小学家长不再需要为孩子作业签字,这可以有吗

●男子自愿加班后猝死,这个赔偿怎么算?

作者:吴宇帆

摄影:和也、镜名

编辑:蜜糖茶

呼啦商城

跟着主播体验优质生活

扫我进入即享最新优惠

粤听

汇聚中国最优粤语主播

做全球最大的粤语移动电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