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味中国去闽北,吃杯茶去 [复制链接]

1#
主治白癜风疾病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白茶

冬日,北方雾霾沉沉。

不如去南方。在南方的丽日晴空下,喝一杯上好的白茶。

01

11月的北方,浓重的雾霾遮天蔽日。

这样的日子,连心都是灰的了。

老友大崔说:不如一起去闽北,问白茶,寻冬笋,可好?

好吧。当我们无法改变周遭,当我们纠结于生活的一地鸡毛,不如给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行六人,落地温州。借了朋友东辉的猛禽越野,一路向南,出发。

一出市区,山色愈发婉约起来。葱郁的馒头状小山包,倒映在绿水之间。它们峰回路转,在路的两边次第铺开,像一匹波光粼粼的锦缎。

而山顶上云雾蒸腾,一场山里的雨,说来就来了。

淅淅沥沥的雨伴了我们一路。雨停的时候,我们穿越浙江,到了福建的政和。

02

政和在福建的东北方向,属南平管辖,是近海的丘陵地带。

这里的山也不高。却是茂林修竹,秀丽得很。这里的土特别黄,据说含铁量特别丰富。所以当地的人就用它来涂了房子的外墙。这黄墙青瓦的房子,在蓝天白云下,就有了电影大片般让人震撼的美感。

猛禽在不宽的乡村公里上飞驰,路的两边,到处是金黄的稻田和绿油油的甘蔗。

拐过一个弯,到了山脚下。车子停下,再走过一条小河,就是柳叠峰的白之源白茶体验馆了。

柳叠峰是我们在福建当地的好大哥,对中国六大茶类都有相当深的研究。我们此行,就是受他的邀请。

从外头看起来,白之源不过是普通的黄墙青瓦的木头房子,走到里面却顿觉别有洞天。

小小的天井院落,流水萦绕。长满青苔的地上,一丛丛的龙根菖蒲、野兰花、滴水观音在自由舒展。

今天可说是柳大哥的好日子。因为他的白之源,今天要跟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院牵手,挂牌成立中工美——白茶研究院了。

小小的院落里挤满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各地艺术界、武术界、茶文化领域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柳叠峰说,政和是中国白茶的故乡,是因茶得名的第一县。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公元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政和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气候环境,还有“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这二者成就了它在白茶上地位。

“政和传统工艺白茶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左右以上。名贵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白茶品种,更是销往东南亚、香港、欧洲等很多地区。”

柳叠峰介绍说,在古代药典的记载里,老白茶的功效堪比犀角。现代研究白茶几乎等同天然抗生素。

几百年来在政和,家家户户都喝白茶。小孩子起了麻疹,煮一壶老白茶喝喝,很快烧也退了,麻疹也下去了。白茶消炎抗菌的强大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也正因为这个,在政和的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为宝,十年传家”的说法。

不止是民间的传家宝。

柳叠峰说,从年起,原本因为出口而只有少数人知道的白茶,因为国家标准中只有白茶和黑茶适合长期存放、且调理人体健康功效显著的特点,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新贵,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老白茶,依然奇货可居。

“年,在上海豫园的一个国际性的茶文化节上,一个存放了20年,只有克的老白茶饼,就以18.8万元成交。”

03

张泽斌是当地著名的制茶大师。按照他的说法,白茶是珍品,荒野、古树白茶再加老字,更是珍品中的极品。

白之源作为政和颇具名气的荒野、古树白茶生产企业,它拥有的古茶树,就有两百多棵。

“白之源的老茶树,都在深山老林里,开车就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张泽滨说。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早早出发了。

庞大的猛禽颠簸在山区狭窄的小路上。车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望无际的竹海、花盛开得一片雪似的山茶油树。

溪流潺潺的山村里,人家黄泥土屋的烟囱里,飘着袅袅的炊烟。

路越来越窄,当拉着竹子的卡车跟我们错车的时候,山上滑坡的泥土石块也纷纷坠落。真是够惊险的。

小路的尽头,就是白之源的古茶树。

它们不是我们想象的整片的茶园,而是东一棵西一棵,疏疏朗朗地隐没在竹林里、小溪边。你需要沿着石块堆成的小路爬高上低,才能一睹芳容。

几百年的老茶树,没有想象的伟岸,也就三四个人那么高。因为无人修剪,它们乱蓬蓬的。可是叶子油绿、白花皎洁,透着股泼辣辣的山野自然的气息。

有的树身上还长着红艳艳的小蘑菇呢。它们在这少有人烟的山林里,你依偎着我,我厮跟着你,这画面,不能够再美。

跟貌不惊人的老白茶树相比,身边的柳树,长的倒是高耸入云。

几百年的老柳树,跟我们这里的柳树叶子都不一样,它带着尖尖的小刺,长长地垂下来。树干像无数长长的手臂伸向空中,这棵树也因此有了千手观音柳的雅号。

带我们进山的茶山的主人说,当地人都把这棵树奉为神树。“有什么事来这里求一求,很灵验的。”

不止是这老柳树吧。在这自然舒展的天地之间,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是有灵性的吧?

采下这样凝聚了天地日月精华的叶子,大自然的灵秀之气,是不是也会随着那杯温热的水,注入我们的身体?

04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算得上一个特殊的小茶种。

“之所以说它特殊,一是产区和产量最小,二是因为它跟所有茶类的加工方式都不一样,纯天然晾晒。”

张泽滨说,从清朝嘉庆初年已有生产的白茶,是微发酵茶,不用杀青,不用揉捻。只是把采下的新鲜茶叶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在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它自然萎凋零。晾晒至七八成干的时候,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

这样纯自然的加工方法,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虽说是自然加工,但在张泽滨看来,白茶的采摘和晾晒,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要根据气温采摘,早采、嫩采、勤采、净采。玉白色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柄要短,要大小均匀、轻采轻放,然后用竹篓盛装、竹筐晾晒。”

而自然晾晒和文火烘焙,也要选择合适的天气。“需要在不闷热的春秋晴天,经过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用文火烘焙。用微微的火香来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只剩4%-5%的时候,趁热装箱。”

在张泽滨说着这些专业的术语,给我们讲述关于白茶加工种种细节的时候。就在我们头顶的木楼上,一簸箩一簸箩的白茶叶子,正在微弱的日月天光之下发生着悄然改变。

它们一天天脱去了水分,变得轻盈无比。天地日月的精华,留存在日渐萎缩的绿色中,只待金风玉露的那一刻,与你相逢。

05

从茶山回来的第二天,和柳大哥在白之源喝茶。

南中国的暖阳,懒懒地洒在身上。

我们的面前都有一杯荒野、古树白茶,那明亮的汤色亦如阳光般诱人。安静里听得见墙外溪水的潺還。抬起头,天井上的那一方蓝天,有几只鸟倏然飞过。

我知道,远方依然有红尘滚滚。可是毕竟这一刻,还有面前这杯鲜爽甘甜的热茶,让人烦虑顿消,物我两忘。

而现在,这来自福建政和的古树白茶,就出现在我书房的茶盏里。它浑身带着银色的白毫,在沸腾的水中辗转腾挪。

在渐渐黄亮的汤色里,它根根直立,又恢复了丰润柔美。一如它在故乡山野的枝头之上,那样活色生香、自由舒展。

呷一口这清爽醇厚的香茗,那满满的香,都是江南的味道。

素素编

徐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