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游夜雨丨端午特稿丨家乡的菖蒲陈劲上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29412.html

家乡的菖蒲

陈劲

他,叶形如剑,色泽黄褐,气宇轩昂地生长在中华大地上。农历五月,他与艾草并驾齐驱,正气凛然地来到千家万户,成为门神,驱邪避害,护佑平安。

他,就是菖蒲,就是祛除身体湿气、让身体正气充盈的菖蒲,就是根植中华大地、传承家国情怀的菖蒲。每年端午节,门口挂菖蒲,煎菖蒲水喝,用菖蒲水泡脚洗身,这样的传统文化习俗,已在我泱泱华夏传承两千多年。

在我家乡万盛,这样的菖蒲和端午文化习俗,当然也是有的。记得之前端午节,父母早早地上山割些菖蒲和艾草,再加上一些自制的咸鸭蛋和清水粽,特意从老家送来。一家人就自然地围坐起来,父母上座,孩子一旁,我和妻子最后落座。我们一边细细品尝,一边听父母讲家乡的变化和乡亲们的暖心事。而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故事和端午节的来历,则由我和妻子讲给孩子听,就像小时候父母讲给我们听一样。临走,父母还不忘一番叮嘱,要继续多煎水来泡泡脚、洗洗身,这样除湿驱邪的效果才会更好。

这几年,父母没有那么早了。他们电话里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深入人心,老家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林茂密,空气清新,干河沟也恢复了生机,菖蒲和艾叶是这里一片、那里一弯,长势喜人,一割就是一大把,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去割就是了。再者山上修建了环山车行道、健身步道及观景平台,一到周末和傍晚,前来休闲健身和采野菜的,络绎不绝,其乐融融。

往年回去,多限于老屋和邻居院子,少去山里转悠。我惦记着父母的话,想到家乡的山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百草荫浓的生态美好,更想去割些菖蒲和艾草。

今年端午节前,我携家人又回去了,当然上了山。汽车沿着南桐镇插旗山间公路向上蜿蜒行使,一路平坦安稳,视野开阔。时而还有鸟儿鸣叫,或在草木间飞跃。许是好久没有来了,或许是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心情,目光所及皆是家乡亲切的美景,一股久违的乡愁情绪油然而生。车前方,轮廓分明的插旗山挺拔俊秀,绿意葱茏,几条小溪挣脱大山母亲的怀抱,歪歪扭扭地迈着小步,哼唱着活蹦欢跳的童谣下山去了。虽然太阳偏西,但溪边乡亲们仍在往来劳作,挥洒着初夏耕耘的汗水。

儿时发小们玩耍的山坳土池塘到了。我停下车,招呼着一家大小过去瞧那模样,嘴里不落下我的童趣故事。近了,只见池塘里莲叶正旺,荷花点点,还栖息有几只青蛙。池塘一角,菖蒲择水而居,片片黄褐叶子下宽上尖,刚直鲜明,正气充盈,剑指蓝天,护佑着“出淤泥而不染、着清涟而不妖”的映日荷花。这情景,分明就是一幅刚直高洁、香远益清的山水国画,也恰似屈原高尚操守的生动再现,寓意着立身处世的应有方式。

我和妻子顺手割了几把菖蒲,还有池塘边的一些艾草。顿时,菖蒲、艾草及荷花的浓郁清香就散发开来,随风浸润心扉,不觉神清气爽,尘埃远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拿了把菖蒲边闻边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妻子也有同感。

那不是二伯娘吗?我发现不远处山林边有位老人劳作的身影。定睛一瞧,果然是二伯娘。她去年办了九十寿宴,我特意劝慰她这辈子可以歇歇了,殊不然今天所见她仍与镰刀为伍。你看她刷、刷、刷几下,手起刀落,动作娴熟真是雄风不减当年。我大声地招呼着,连喊几声她才听见。原来,她正在割菖蒲和艾草,准备给堂哥堂姐们送去,多余的就拿到集市上卖。二伯娘回应说,这些年山上菖蒲艾草长势实在是好,今年端午节她和二伯爷老两口继续像往年一样,挂菖蒲艾草、包清水粽子、煮咸鸭蛋、喝点雄黄酒,还要多拨弄智能手机,看看各地赛龙舟纪念屈原的生动视频。

夕阳西下,山林诵歌,我们驱车来到了观景平台。随着断断续续的人群,我们在平台上徜徉和眺望。麒麟山下,綦万高速公路犹如一条玉带,从远方峻岭中蜿蜒而来,绕着整洁祥和的村庄,又沿山麓飘逸而去。南来北往的车流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将乡愁带向远方。在它不远处,渝黔高速复线工程建设正酣,雄伟壮观的温塘大桥雏形初现,大型车辆们来回穿梭,一片火热朝天景象,几乎没有停息或收工的样子。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也是干出来的。”我情不自禁地一边感叹,一边问家人也问自己,是谁让家乡、让中国发展驶上了风景这边正好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原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啊!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始终在奋力传承一种基因。它既饱含着对国家、对民族长远发展的居安思危,更有矢志不移地将理想照进现实的接力行动,由此奏响了中华儿女强烈家国情怀的民族强音,这正是与爱国爱家之端午文化习俗一脉相承的。

晚霞似火,炊烟袅袅,我们满意地踏上了归程。与我们一起回家的,还有那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美景和一车菖蒲的醇香。

作者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