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端午 [复制链接]

1#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m.39.net/pf/a_5963402.html

在这芳香四溢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个内涵独特、充满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节日。中国民间关于端午节这天划龙舟、包粽子的传说,都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两千多年来,至情至性、追寻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广为全球华人传颂,他的爱国精神已经融进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今天,我们纪念屈原,就是纪念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灵魂与信仰。在粽叶飘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在中华文化的滋润下,分享你的端午感怀和端午记忆吧!

端午与纪念有关

那个口口相传的故事让我们从小就知道,端午节,是与一位叫屈原的人有关。

端午节不同于春节的热闹,也不同于中秋节的思念,更不同于清明节的缅怀,这个节,是为屈原而立,是为了追思,是为了纪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佳句流千古,对于楚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我们将永铭心间。

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跃,让我们看到一个报国无门的诗人的无奈与悲愤。奸臣的馋言让昏君失去心中的天平,削职流放也压不倒正直的屈原。当国家存亡百姓流离的消息传来,悲愤的屈原怀抱石头投江自尽。端午的粽子与龙舟,是人们对屈原含悲离世的一种不舍,是人们对屈原的一种纪念,正义的屈原、不屈的屈原,让人永远怀念。

我们这儿的端午虽不及南方的端午那样热闹与隆重,但是对于端午节,对于屈原,我们的心一样充满敬重与膜拜。端午大多是伴着金色的收获款款而来,这时候,布谷鸟开始在枝头歌唱,小麦在田野中等待着收割,农事的忙乱冲淡不了我们过端午节的心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艾叶、香包、煮鸡蛋、炸糖糕,把端午节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更有热情的左邻右舍,相互间送几个粽子,厚重的乡情让人难以释怀。

端午这个节,与屈原有关,与纪念有关,历史沉淀下来的这些文化,这些习俗,让我们不忘,代代流传。

端午的味道

■靳天龙(陕西)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品味端午的味道,觉得是芬芳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是怀念的味道,是民俗的味道。这美好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令我难以忘怀。

端午的味道是青草的味道。“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时候在乡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扫洒庭院,以艾草、菖蒲插在门楣上,用来祛毒驱邪,守护人们的健康。于是,端午的味道中,就有了艾草、菖蒲草散发出来的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时的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家人身后去田野里割艾草、菖蒲,心情是快乐的。回到家后,把艾草、菖蒲插在门头挂在窗口,家被点缀得充满了绿意,弥散着清香,家多了一分幸福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总是少不了吃粽子的。我最爱吃奶奶包的粽子,里面有我喜欢吃的大红枣,绵软香甜。奶奶用粽叶、麻线把粽子捆绑好放进锅里蒸煮,清香随着蒸汽散发出来很是诱人,令我垂涎欲滴。端午节前,奶奶会早早给我缝制有中草药的香囊,说是佩戴香囊能预防瘟疫,确保健康。香囊里包裹着奶奶对我的疼爱,对我的真情。

端午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传说爱国诗人屈原死后,楚国百姓万分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端午节里人民祭奠屈原,缅怀的是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了一种敬仰。

端午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千百年来,端午节成为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端午民俗: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喝雄黄酒,纪念屈原……在这些民俗里,包含着浓浓的祈福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亲情文化、爱国文化。端午文化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端午文化蕴含我们的民族精神,传承我们的传统风格。端午文化必会滋润心灵,流传千古。

又是一年端午节,菖蒲飘香,情思幽幽。端午的味道,令我品味不已,令我思索不尽。

端午粽叶香袅袅

■孙邦明(安徽)

儿时乡下度过的端午节,民俗文化厚重,仪式感热烈难忘。

吃粽子,挂艾草,悬雄黄,赛龙舟,是乡下过端午节的标配,所有乡村端午文化寄托的载体,都是就地取材,自制而成,乡韵袅袅,乡愁浓浓。

仲夏,万绿茂盛,池塘河汊里,苇叶青青。家乡的粽叶,多取自村前原野的芦苇叶。节前,母亲得个空,备上镰刀与篾篮,走向阡陌田园,不出一袋烟的工夫,拎回满满一篮子的青青苇叶。理清,剪根,去枯,泡水,适时取出,扁担背上捋整抹平,数十张一沓捆好,粽子的“外衣”就齐整整地备好了。

取几天前精选、泡好与滤水的自产糯米,放入大盆里,稍加些生菜籽油拌匀,两三片粽叶卷叠成锥筒形,左手兜好筒底,右手抓米填入,有时加进一颗红枣,或几颗洗净的绿豆,裹紧好叶片,嘴含蔺草一头,右手绕牢拴紧,一个饱满的立体三角形的生粽子成形,牢固匀称,散发出原汁原味的缕缕清香,馋得旁边看热闹的我们口水潺潺。

在乡下,母亲裹粽子是一把好手,裹出来的粽子既大小一样又好看味美,放入大锅煮也不炸裂开。裹粽子看似简单,实际上手时,粽叶与抓米往往拿捏不准,结果不是撑破粽叶,就是系扎得不牢固散开。儿时,见母亲轻松间一个个紧绷清爽的粽子倒腾出来,也跃跃欲试,结果非想象得那么简单与轻松。

挂艾草,悬雄黄,是乡村端午的另一传统风俗。艾草,老家人称为野艾蒿。房前屋后,每家都栽有一大簇,空长茎大扇叶,有股强烈的刺鼻气味,农村人都知晓它是用来杀毒消炎、止血驱邪的好药方。乡下女子“坐月子”时常用之。割一大束艾草,捆好凉干,或置于门前,或分成小把,悬挂在大门上方,祛除家中的邪魔鬼怪,祈求平安和顺。

制作雄黄肉,也是在端午进行的。《世医得效方》记载,能治蛇缠疮及蛇、蜂虿、蜈蚣、毒虫、颠犬所伤,还可治疗破伤风等常见疾病。节前腌制,做法简单,取一小块生猪肥肉,抹上雄黄揉透搓匀,一端打眼穿上线,凉晒出油渍,收挂于阴凉处,备平时之用。

乡下端午,最热烈的狂欢场面,要数赛龙舟了,这是乡村人的一种自发组织的集体庆祝活动。江边河汊众多,早打磨好的龙舟队伍,在端午中午饭后,陆续集聚游动在河面上,各村龙舟队服颜色各异,但必定是色彩鲜艳,喜庆祥和,黄色是少不了的底色。赛龙舟,有自发的,也有组织的;有一对一比拼的,也有几条龙舟一起比赛的。反正兴致所来,即可来一场锣鼓喧天的自娱其乐。

儿时,赛龙舟场面热闹而传统。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去河边“行情”。炮竹声隆里,长竹竿,前头悬吊着装上礼物的竹篮,伸向河中,娘家的龙舟便会驶过来,悬停收礼,锣鼓响起,划手一齐高举划桨,高喊号子回礼。孩子们最喜欢看这个热闹了,有吃有喝还有精彩的看头,嬉嬉闹闹,嘴含醇香,一天满满的充实且欢乐融融。

端午节,一种蕴含着民族风、家园情的古老节日,粽叶香里总是盛满着缕缕的乡风民俗与浓厚的人文情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