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菖蒲展参观记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湿疹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4675.html
菖蒲展参观记

沈文泉

中国传统人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就是善于发现不为常人注意的美,或者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自得其乐,并努力用自己的快乐去影响他人,比如根雕,比如玩石,比如种养菖蒲,等等,不一而足。

我于蒲艺素无研究,不明了评判的标准,参观菖蒲展也是头一回,上述感谢是我在中国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参观由民革湖州市委员会主办的以“蒲甓文心”为主题的“吴兴第一回菖蒲文化艺术展”时萌生的。

菖蒲原本是生长于水边的极普通的草本植物,但因为它有香气,中国的文人就赋予了它防疫驱邪的功能,视若灵草。旧时,每逢端午节,人们有把菖蒲和艾叶捆在一起插于大门之上防疫驱邪的习俗。

我们的先人不仅视菖蒲为灵草,更将其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自西汉起,菖蒲就已被当作观赏植物用以点缀皇家园林。六朝佚名的《三辅黄图》就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而文人雅士将菖蒲移于盆盎之中,制成盆景,则始于唐宋。从此,这种普通的草本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的清供,苏轼、陆游等都是培育菖蒲盆景的行家里手,有苏轼《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水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上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以养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和陆游《菖蒲》诗为证。

清供的“清”,我以为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清贫,二是清闲。自古文人多清贫,买不起奇珍异宝,就弄些菖蒲之类的把玩。真正的文人也多淡泊名利之辈,不喜争名逐利,而好寄情山水,清闲自适。觅一块古砖、奇石,访一个陶盆、瓷器,养一撮菖蒲、水仙,置于书架,供诸案头,读书写作之余,或欣赏,或把玩,或修剪,或浇灌,便有亲近自然,纵情山水之感,忘却尘世烦恼,怡然而自得。

菖蒲品种较多,而用以盆栽作清供者,多为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此次蒲展,有百盆之多,既有本地稀有的石菖蒲,也有日本的极姬、黄金姬等,或载于古砖奇石之上,或植于陶盆瓷器之中,相映成趣,琳琅满目。其中一丛栽于一个民国年间青花瓷盆里的菖蒲少说也有60年左右的历史了,因为它的主人80多岁去世,至今已有30多年了。

菖蒲四季皆绿,碧如翡翠,素雅天然,野逸清香,尤其是金钱菖蒲和虎须菖蒲,株型细小可爱,郊野气息浓缩于掌心之间,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陆游《菖蒲》诗就这样描写欣赏菖蒲盆景时的心情:“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盘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由此,我也想弄盆菖蒲玩玩了。

年9月10日于大同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