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菖蒲,养性 [复制链接]

1#

菖蒲,养性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说:“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南宋·陆游《菖蒲》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明·解缙《菖蒲》

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斫碎一川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秋来只恐西风恶,销尽锋棱恨转多。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俊秀,自古以来便深得人们喜爱。

菖蒲“近水而植,附石健康。叶干根湿,喜暖畏寒。微风避雨,少剪更旺。喜阴怕晒,润露忌霜。石生偏细,泥种颇壮。薄施厚灌,勤理剔黃。碧如翡翠,香沁腑脏。野逸清气,不宜艳妆。配石清供,古盆內藏。素雅天然,最宜文房。”

草是万物之精灵。菖蒲秉性柔媚自适,气质优雅自在,每每赏看,爽雅自得。

与树石搭配,置于案间,大有遁隐于野,得自在山人的气质,所谓风来四面卧当中。

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书房,是文人思想翱翔之地,在这里,文人遣心,可传情养气,可涤荡心志,坐拥豪情。十载寒窗苦读,小小陋室一间,竟是文人最温暖最神往的港湾。

“弹古琴,品普洱,着唐装,听昆曲,燃沉香,习密宗,植菖蒲”,是谓江南七俗。

《群芳谱》记载养菖蒲:”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文房置菖蒲一二,配以雅石,石有情,草有性,为文人谱一首淡雅之曲,可谓随意拾就巧天成。

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里,不妨效仿古人在书房案头放置一盆菖蒲草,赏四季之美。使房间内增添绿意、感受菖蒲独有的山林气,陶冶性情,愉悦惬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