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端午节—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尤其多,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端午节由来
晋人周处于《风土记》一书中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第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又记之:“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与夏至同。”
司马彪于《后汉书礼仪志》中更明确指出,汉代五月五日的风俗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闻一多于《端午考》中指出是古代百越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鲜为人知的是为纪念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的传统节日,其余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年,端午节时令画。“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立体感,浓墨干笔写出棕绳,结构简约的酒壶、酒杯。
“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
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2.端午习俗
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节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
晋人周处编著的《风土记》中则有这样的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隋代杜台卿在他的岁时专著《玉烛宝典》中说:竞渡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
艾草
古人认为五月不详,《吕氏春秋·仲夏纪》认为“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因此,人们就需要驱除邪气。辟邪之物主要是一些香草、中草药,如艾草、菖蒲、以及后来的雄黄酒等等。
从艾草与菖蒲的作用可见,古人插艾草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如姑苏有以龙舟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习俗。也有古代绘画描绘三月三的风俗是“龙舟竞渡”。
据文献记载,端午节“龙舟竞渡”习俗后至汉魏时才与屈原相连。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旗飞桨扬,锣鼓震天、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瘟避邪的一种行为。
描绘端午时节南方湖区景象,风俗情景生动写实。
端午古诗词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南歌子·游赏
/宋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念奴娇·端午酒边
/宋陈著
雨帘高卷,见榴花、应怪风流人老。
是则年年佳节在,无奈闲心悄悄。
巧扇风轻,香罗雪湿,梦里曾看了。
如今溪上,欢盟分付年少。
遍是眉好相宜,呼儿扶著,把菖蒲迎笑。
说道浮生饶百岁,能有时光多少。
幸自清贫,何妨乐趣,谱入瑶琴调。
杯杯酒满,这般滋味谁晓。
南歌子·端午二首
/宋王之道
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
一尊菖歜泛清醇。
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
莲花衫子入时新。
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芰荷香·端午和黄玉泉韵
/宋赵以夫
倚晴空。
爱湖光潋滟,楼影青红。
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
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
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
天上菖蒲五色,倩掺掺素手,分入雕钟。
新欢往恨,一时付与歌童。
斜阳正好,且留连、休要匆匆。
应须倒尽郫筒。
归鞭笑指,月挂苍龙。
大家端午安康
??
主编:何东先生
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阿宇
联系方式:
#投稿须知:作者自选作品并附简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