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度
中国传统节日
端
午
节
DuangWu
一
为什么要吃粽子
最初粽子是用作祭祖及神灵,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也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不管原因是什么,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千百年来,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端午安康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二
为什么要赛龙舟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安康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三
挂艾叶插菖蒲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挂艾叶、插菖蒲、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饮黄酒等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习俗家家户户挂艾叶,插菖蒲,那么你知道为何要挂艾叶、插菖蒲吗?
古人在端午这天会在门口挂上艾叶、菖蒲,古书《荆楚遂时记》描写当时情景:「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袪毒气。」邱世文表示,艾叶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传说插在门口可以保身体健康,菖蒲的叶子为剑形,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取避邪之效。
端午安康
艾叶在本草书中记载:「苦辛,温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理气血。」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同时艾叶具有特殊的芳香,这种特殊的芳香可以驱除蚊虫且天然安全。
菖蒲在药书中记载:「辛苦而温,芳香而散,补肝益心,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音声。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菖蒲挥发油具很好的助眠镇静效果,菖蒲芳香清淡,是除痰开窍、宁心安神的佳品。同时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
端午安康
以现代观点来看,端午节因潮湿炎热,容易滋生病菌,在门口悬挂菖蒲、艾叶,可以取其香气清节空气,减少病菌孳生,远离疫疠疾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