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时节话菖蒲,香浓馥郁赏昔归 [复制链接]

1#

端午时节话菖蒲

话说端午时节,民间一向有习俗,要在门上悬挂菖蒲和艾叶,这是因为端午时气候湿热,各种病菌害虫滋生活跃,菖蒲和艾叶都有特殊香味,能辟秽开窍,解毒杀虫,所以古时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从田野采回的艾蒿、菖蒲悬挂在门户上,有的用艾叶、菖蒲、大蒜烧水洗澡并喷洒房前屋后,或用艾叶或菖蒲浸制药酒饮服。一些地方的人还喜欢将艾叶、菖蒲研成末,包上布,制成香包(又称香袋、香囊)佩饰,以其香气避免虫菌侵扰。端午节用的菖蒲(AcoruscalamusL.),叶长约1米左右,叶形如剑,常生长在水边泥地别名又叫泥菖蒲、香蒲、山菖蒲、大菖蒲。和菖蒲同为天南星科的另有一种株型较小,叶长不过一尺,常生长在溪流水石之间的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就是自古被文人雅士奉为清供的花草四雅中的蒲草(另三雅是水仙、兰花、菊花)。还有一种常种植在水池边的开美丽花朵的鸢尾(Iris属),也常被人称为菖蒲,那个花菖蒲属于鸢尾科,完全不是一类植物,切勿混淆。

艾叶与泥菖蒲

花菖蒲(鸢尾)

石菖蒲清秀雅致,喜欢洁净的水石环境,有淡雅清幽的香味,耐寒,四季常绿,因此其品性被归结为“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自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长于山涧石缝里的野生石菖蒲

石菖蒲自西汉被自山林移植到园林,到了唐宋,被广泛盆栽置于文人雅士的案头赏玩清供。在古代,文人们时常秉烛夜读,菖蒲可以为他们起到收烛烟,护目的功效,而且折一段叶子闻闻香气,亦有提神清脑的作用。文人爱“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以前,蒲草只是作为私人玩物,在朋友间作为清雅的礼物互相馈赠,谈种植、谈文化,唯独不谈价格行情。作为清雅的文玩盆栽,蒲草在中国大陆曾经消失了几十年,近几年,又突然火了起来,文人雅集,茶席琴桌,不置一盆蒲草似乎就不够雅致。现今市场上,小小一盆普通的“虎须”,“金钱”蒲,动辄几十上百元,好一点品种的日本进口的姬菖蒲,金叶品种,则更是昂贵,有人因此而攀比炫富,实在是失却了玩蒲草的初心。

金钱菖蒲

金边菖蒲

虎须菖蒲

十几年前,我曾经一度对芳香植物很感兴趣,到处收集各种香草,在一家药圃,无意中得了一丛石菖蒲,随意种在盆中,没两年,长成了郁郁葱葱一大盆,直到这两年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无心赶了一次时髦,也被知情的茶友分去了一丛又一丛,剩下的石菖蒲被我不可免俗地用几个精致的盆子移栽置于案头。前些年粗放管理随意种,石菖蒲长得蓬勃旺盛,移栽到小盆中精细种着却反而奄奄一息状,死了好几盆才摸索到一点规律。石菖蒲作为雅玩清供,讲究叶子细而短,除了修剪“剃头”以外,还可纯用小石子,鹿沼土等水养,基本不用施肥。

“侣白石”的石菖蒲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若菖蒲九节,神仙所珍,见石则细,见土则粗,极难培养。吴人洗根浇水,竹剪修净,谓朝取叶间垂露,可以润眼,意极珍之。余谓此宜以石子铺一小庭,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养菖蒲的口诀是:“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王象晋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掌握了规律,石菖蒲其实很好养。最简单的养法:得一丛石菖蒲后,将根原带植料洗干净,选一雅致不漏水的盆,用花卉市场购得的小石子鹿沼土等定植,灌以清水,置于通风半荫处,水少了添置些即可。等掌握了诀窍,则可以附石覆青苔作水石盆景。古人将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菖蒲还有自己的月份,农历五月被称为蒲月。在这四、五月,端午前后,菖蒲生长旺盛,不妨将它整个修剪剃头,重长出的叶子会更细短更密集。酷暑夏日则要注意通风遮荫,不宜修剪。

做盆景的石菖蒲

香浓馥郁赏昔归

昔归茶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喝什么茶,一时真很难回答,因为随着时间空间的转移,季节环境的不同,以及心情和身体的异动,我对茶的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但仔细想想,还是有几种茶会时不时的特别想喝,昔归生普就是其中一款。

第一次喝昔归茶,是一位前辈从云南茶山带回来的新茶,用盖碗冲泡,出汤时就闻到了一种独特迷人的香气,那是种高扬的,带点粉粉甜味的香气,甚至是有点妩媚的感觉,金黄清亮的茶汤,初入口有点涩,但很快回甘,甚至十几泡后,依然香气十足并且带出了冰糖似的口感,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而且口腔留香持久。太美妙了,真的是可以用“惊艳”两字来描述那种品尝的感受。“饮于喉吻而悦于心神;古茶之神韵,观于眉目而萦纡梦寐。”即是描写昔归古树茶的两句文句。从那以后,我牢牢记住了这款茶的味道,想方设法买了两筒加两个散饼,过一段时间,就会像得相思病一样,要把那散的饼打开,撬上一点泡一壶,闭着眼,细细嗅吸那迷人的香气,感受一下茶汤的越来越醇和的甘甜滋味。昔归昔归,叫着这名,总觉得要接一句“归去来兮”,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情绪,呵呵!

昔归普洱茶,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古时又称忙麓茶。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茶树龄约年。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叶子狭长呈柳叶状,比一般的大叶种茶树要小一些。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昔归的产量很低,它的高品质让它很快被人追捧,这两年价格高得离谱。每每喝着前两年存下的昔归茶,蛮有土豪的感觉。对普洱茶我一般不追山头,总是说品质好,性价比高的普洱茶都值得购买收藏,但独独对昔归我是有一份执念的,每年春天都会少量求购一点存着,想着等老了哪里也去不了的时候,至少还有喜欢的昔归老茶伴着我,共赏人生的夕阳。

香气高扬的昔归茶(赵云汉摄影)

金黄透亮的昔归茶汤

冲泡如昔归这样香气高扬的茶,还是用高密度的瓷盖碗更合适。泡茶过程中,时时嗅闻昔归茶的香气,乃一大享受也。初时,滚水烫过的盖碗,立即投入昔归茶,干香被热热的碗壁熏蒸出来,嗅闻干茶香;沸水冲入茶中,香气随热气腾出,嗅闻开汤香;分茶入杯,茶入口前,先对着杯子深吸三下,嗅闻杯面香;茶汤入口,如咀嚼漱口后徐徐咽下,感觉齿颊留香;饮罢别忘了再欣赏一下杯底香,尤其是残留在公道杯底的香味,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端午时节,湿热渐重,人常会觉得湿重憋闷,最适合饮用如昔归这样的高香茶,以芳香化湿,让自己理气开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