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俗人雅物,菖蒲的春天 [复制链接]

1#

菖蒲喜阴湿背阳的环境,常生长在山间沟溪边的石头缝里,依石而生,傍水而长,或基于石上,隽秀之中渐生仙骨道风之气。起初石菖蒲是被作为仙草灵药之类来看待的。

古诗云

石上生菖蒲,

一寸八九节。

仙人劝我餐,

令我颜色好。

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是金钱菖蒲和虎须菖蒲,株型细小可爱,郊野气息浓缩掌心之间。石菖蒲精细小巧,四季皆绿,碧如翡翠,素雅天然,野逸清香。

在一定程度上,菖蒲代表着自然与野趣。清代文人陈淏之著的《花镜》,对菖蒲有详细记载: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结,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药。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性喜阴湿,总之用沙石植者叶细,泥土植者叶粗。

栽种菖蒲,是一门深奥而又雅趣的学问。北宋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途经湖北大冶慈湖,曾采得菖蒲数本,写下《石菖蒲赞》:“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发展到明清时期,菖蒲成为文人雅士书房案头的清供,对盆、形、栽等诸多方面更加讲究。尤其是以蒲附石的栽种法流行一时,书籍中皆有记载。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记有养石上蒲法:“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雅玩也。石须上水者为良。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所,则叶向上。若室内即向见明处长,当更移转置之。”近代名人沈荫椿先生的《微型盆栽艺术》也有菖蒲一例:水性的玲珑拳石之上,年深日久,则愈生愈密,入夏后经多次剪短叶丛,叶片渐趋短细,尤其钱蒲类,衍生繁密,墩墩罗列,细碧洁净,分外逸致。

别看小小一草,可是价值不菲。张恨水先生在《山窗小品》中说:“战前下江大都市中,上等石菖蒲一盆能售一二元,即阴丹五尺至一丈,合以今日市价,令人舌矫不下也。”阴丹即“阴丹士林”的省称,是民国时颇为流行的旗袍布料。文中又说:“若遍寻谷中,可得数百丛,设化此地为上海或北平,又倒缩时间七年,则张先生富矣。”三十年代的北平,一银元可以买六斤好猪肉,如此作一比较,足可见得在晚清民国菖蒲是清贵之品。近日见网络中多有售菖蒲者,价格均不低。杭州一家售金钱蒲网店,居然每盆索价三百多元。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评论功能已经开通,欢迎对本期内容进行评论交流。

感谢大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