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时令记 [复制链接]

1#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端午时令记

今日又逢端午节,恰读《古今事物考·时令》,书中略述端午节日若干条。盖今日之习,于明清尤近。其中细微之处,尤可琢磨,如书中云“世以菰叶裹粘米,谓之角黍,今粽子是也。”吾闻今日粽子,北方用苇叶,南方用笋页,不一而足。现摭取部分史籍中对于端午节的记载,以存备考。

《荆楚岁时记》,宗懔著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蹋百草。即令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宗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病草先生。艾是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按孝经援神契曰。仲夏?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镂。贡献所尊。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一作百索。名拟甚多。赤青白黑以为四方。黄居中央。名曰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蚕功也。诗云绕臂双条达。是也。或问辟五兵之道。抱朴子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今钗头符是也。此月鸲鹆子。毛羽新成。俗好登巢取养之。必先剪去舌尖。以教其语

00

《古今事物考》,王三聘辑

《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每贮米竹筒,投祭。”汉建武中,长沙欧迴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曰:“常苦蛟龙所窃,更有惠者,以楝叶塞筒,五彩丝縳之,则蛟龙所惮也。”世以菰叶裹粘米,谓之角黍,今粽子是也。


  
  
  
  
  
  
  
  
  
   

《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东汉,以朱索桃印文施门戸,今百索即朱索之遗事也。盖始于汉,本以饰门戸,而今人以约臂,相承之误也。


  
  
  

屈原投江,人以舟楫拯之,今竞渡是其遗迹。

唐太宗是日,赐长孙无忌、杨师道飞帛扇各二枚,则端午以扇相遗,自太宗始也。
  
  
  
  
   

师旷占岁,病则艾草先生,故今采艾悬于户上,以禳毒气。

00

《燕京岁时记》,富察敦崇著

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樱桃、桑椹为正供。亦荐其时食之义。


  按,《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是即粽子之原起也。

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按,《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是即天师符之由来欤!

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椹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按,《风俗通》云:“五月五日以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

又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卢,倒粘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兰台史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