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a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我们关于端午的共同记忆,定格在五月五投江明志的屈大夫,香糯可口却总引发甜咸之争的粽子,还有一缕悠悠的艾叶清香。
然风俗有异,九州不同,且风俗可变,古今亦殊。而今正是浴兰时节动,何不菖蒲酒美清尊共?去乡千里而留京中,不如一览燕都重五游。
缚得豆儿娘。巧分长命缕,筵开艾酒香。藉柳过端阳,燕都杂咏壹
射柳
辽金元时期,北京的端午节习俗具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特点。射柳是便极具代表性的活动,先以柳枝立地留数寸之长,再以一人驰马先导,后之人需以箭断细柳,且驰马随前者,以既断柳,又接先导者为上。故射柳之人,需有眼力,且善骑射。端午时节是阴阳二气争锋之时,人们将射柳的比试作为与天时相应的节俗活动,暗含着与自然的协调。
作为大洼村民,我们又有什么有趣的端午活动呢?注意不要错过园区文化节哟~
贰
艾蒲
北方骑射自有其豪迈之气,而江南柔情却依着艾草、菖蒲与兰草的清香,入燕都人家。
记载有辽,采艾叶,与棉合,以制艾衣。后世多以艾草与菖蒲悬于门窗,或制成虎形,唤作艾虎,配之以天师符,成祛邪之用。“兰条荐浴,菖花酿酒”,以兰草煎汤沐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除病方法,《本草纲目》言:“香兰乃香草,能辟不祥。”
一年之中,五月是气候转换之期,多病瘟,故艾草、菖蒲与兰草成为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主角。放假休息之余,要记得打扫一下宿舍,通通风,挂上艾草,就如在家里一样。
叁
饮食
一饮当论酒,问食不止粽。入了明清,这端午便是更有味道了。
古语云:“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是言菖蒲酒乃帝王将相所品之佳酿,只在端午之时分赐给内臣。菖蒲酒难得一品,可雄黄酒却是常有。“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大人喝着雄黄酒,儿童额上点雄黄,画个`王字学虎样”。不论贵族平民,自有一番饮酒之乐。
北京人在“吃”上十分讲究,端午节也用吃食互馈以赠祝福。“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堪、李莽、桃、杏及五毒饼等物。”同时,这“吃”还体现了对宗法礼制的尊重。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则为红樱桃、黑桑堪、文官果、八达杏,以祭祀先祖先贤。
所以集齐地超三种口味的沙冰和七种口味的粽子,召唤小伙伴们一起过个专属吃货们的端午吧!
肆
饰女
虽然臂系五彩丝、衣衫饰艾虎、朱符成为历代端午时女儿家的风尚,但直到明代,端午节才被北京人正式唤做“女儿节”。这时出嫁的女儿可归宁与父母相聚,未嫁姑娘也可出外游玩。故有诗吟:“女儿节,女儿归,女青去,送青回。球场纷纷插杨柳,去看击鞠牵裙走。红杏单衫花满头,彩扇香囊不离手。谁采艾,装孥衣?女儿娇痴知不知。”
此时我财的妹子们不仅可以佩戴非常好看的豆娘和香包,还可以乘兴出游,若是我财的汉子们欲见佳人,也不用千年等一回了。
伍
出游
既为游赏日,那该何处觅美景?
“南耍金鱼池,西游高梁桥,东观松林,北览满井。”
《帝京景物略》载:“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避毒之余,更是有游乐之趣。人们常全家共游,携雄黄酒、玫瑰饼、五毒饼及应时鲜果,围坐天坛松林之中,观园中美景,品节令美食。
金迁都北京,在今崇文门建立鱼藻池,后来唤金鱼池。园内可以泛舟,还有尧楼、船桥、长廊,加之垂柳依依,池水荡漾,可谓胜景。除了在此复柳、市鱼为乐,人们还在池边把酒言欢,正所谓“一粒丹砂九节蒲,金鱼池上酒重沽。”
那么在中财的我们,又该怎么寻良辰呢?“南观骋望楼,西取顺丰邮,东区品香锅,北遛小黄车。”
端午习俗天南地北各有不同,但是祈福平安,家人团聚,欢欣出游的心情,却是一样的。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愿与君结游,相约大洼外。最后,官小微祝您:端午安康,幸福快乐!
责编:刘泓蔚熊清
文字:罗晴
图片:莫狄
排版:熊天琪
顾问:魏鹏举李爱民高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