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娱乐看世界周末娱乐分享美食之路北派角 [复制链接]

1#
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621/5478875.html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本月中旬我们即将迎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为此,我们推出全新篇章:角黍篇!

01

粽子的由来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字古又写作“糉”,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同时期出现少量裹馅粽子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

粽这食品很早就流传开来了,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据考证,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02

粽子的口味

不同于南派咸香的粽子风格,北派在粽子的口味上对甜口的坚持始终如一,但是我们如今仍不知道那些年为什么南北甜咸口的取向会在粽子、月饼这些主食点心系的食物上直接反转。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北京粽子双雄之一的红枣粽子对于选用的红枣的处理很有讲究,若是选择的红枣是偏酸的,这粽子就成了酸枣粽子,若选用腌渍的蜜枣做馅儿即成蜜枣粽子,市面上多数店家的精品红枣粽子选用的是金丝小枣,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选用无核金丝枣的精品红枣粽子。

北京粽子双雄之二乃是豆沙粽子,因其兼具糯米的滑糯和豆沙的香甜,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口感香甜、糯滑。豆沙粽子里的豆沙多是红豆沙。注意!这里的红豆沙与红豆馅是有区别的,首先二者口感不同:豆沙在制作过程中是去掉豆皮的,精品豆沙口感很沙,不需要咀嚼,入口很快融化,咽下去的时候喉咙会很清爽。而豆馅没有去掉豆皮,在食用的时候同时享有豆皮和豆沙的口感。好的豆馅皮很软,吃起来也不觉得有粗糙感。但红豆馅做粽子吃时会很容易散,往往会被深深包在糯米中心,而豆沙粽的豆沙可在揭开粽子皮的时候就在表面看到,其豆沙表面平滑,没有明显的凹凸。

北派粽子尽管选用的馅料都是带有清甜口味的,但往往食客们对此并不满足,于是不知从何年月而起,北方吃粽子诞生了三个流派:白嘴吃派、蘸糖吃派、淋蜜吃派,蘸糖派又可分为白糖派和红糖派,但不同于南北甜咸口之争,这仨流派和和气气了几百年也无相互敌视之事,真乃一桩美谈。

端午节将至,纵然忙碌,

也不要忘记品尝各色风味的粽子啊~

端午节安康

文案音频

张鲁铭肖佳瑞

排版

贾丹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