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阳日
草木生长正当时
古时的端午时节
与如今喜气洋洋的端午不同
“端午至,五毒出”
端午湿热,蚊虫并出
平日里田间静默生长的草木
成了端午时节
常伴人们身边的密友
“百毒不侵,诸邪勿近”
听——
是草木在低吟
菖蒲篇
“形似剑,斩千邪”
是菖蒲在低语
“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
菖蒲草
与水仙、兰花、菊花
并称“花草四雅”
其形似剑
被古代方士称之为“蒲剑”
极具观赏价值
菖蒲亦是历代医家喜用药材
其气味芳香
具有极佳的驱虫功效
正因如此
古代端午时节
家家户户门上檐上
无不悬插着菖蒲叶
艾草篇
“散芬芳,祛邪病”
是艾草在低语
挂艾这一习俗可追溯至南朝
梁宗懊《荆楚岁时记》云: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
可见挂艾风俗的历史之悠久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言:
“止吐血下痢,温中逐冷除湿”
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之高
艾草芳香且袪病邪
此外还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这使端午挂艾的风俗
在千百年来不断传承
栀子篇
“展芳华,清邪热”
是栀子在低语
“于身色有用,于道气相和”
栀子气味芬芳
花开绚烂
“如积雪香十里”
被古人奉为
具有福祥瑞气的植物
端午时节栀子盛开时
有女子采摘栀子花佩戴的习俗
作为药材
它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
故栀子亦倍受医家喜爱
花椒篇
“执佩香,传情意”
是花椒在低语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花椒香气浓郁
在各式各样的端午香囊中
花椒是最常见的填充料之一
《诗经?陈风》中有云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两千年前
装有花椒的香囊
亦可作为
女子赠予心仪男子的定情信物
既能避毒虫、瘟疫
又能传达情意
草木的低语是大自然送给端午的独一无二的风物诗在门上插一株菖蒲叶和艾草折一朵栀子
包一个花椒香囊吧
端午节的“主角”不仅仅是粽子
也可以是这些
静默守护在我们身边的植物
END
图文来源:中医学院新媒体中心、网络
编辑:付晓芃、刘帆
审核:张栋、赵子舒
主编:陈一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