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源虽说法不一,但大都包括感恩缅怀、袪病防疫、运动健身等人文内涵。但相比于春节重团圆、清明重祭祖、中秋重感恩,端午更强调防疫祛病、禳灾送瘟,被专家、学者称为古代的“卫生防疫节”。
农历五月初五适逢仲夏,南方进入雨季,北方雨水增多,气候湿热,利于疾病传播,古时许多疾疫就多发生在五月,所以五月又有“毒月”“恶月”之称。溽湿的气候便于毒虫孳生,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物活动更加频繁,威胁人们的健康与安全,被合称“五毒”。为此,不少地方饮菖蒲酒或雄黄酒,以“避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作为一种矿物药材,确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等功效,平时即可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物性有相忌者,即可因之以治病。”在医学发展中人们逐渐学会了以毒攻毒、用毒,五毒中的“蟾蜍”就被用作药材,并形成了端午节捉蟾蜍制药的习俗。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俗以此日取蟾蜍为辟兵(病),六日则不中用。”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虾蟆(蟾蜍)味辛寒,有毒,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疗阴蚀疽疠恶疮……生江湖池泽,五月五日取阴干,东行者良。”明末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载:“(五月)五日,医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蟆,取蟾酥也。”这些记载并非迷信,而是因为蟾酥确有药用价值,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常用来治疗疔疮、恶疮、水肿等病症。
端午前后,人们最为熟悉的习俗当数插艾草、挂菖蒲、佩香囊,或点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熏蒸室内,或用艾叶、菖蒲烧汤沐浴,或燃烧熏蒸房间,都能起到祛秽防疫之效。这是因为,艾草、菖蒲、苍术、白芷等均为药用植物,有提神醒脑、祛病强身之效,能驱病防蚊、净化空气。此外,艾还可食,纪录片《本草中国》里就讲述了湖北蕲春的面食艾窝窝,艾窝窝有开胃进食的作用。也可以艾叶、生姜、蛋花加阿胶做粥,或做成祛病保健的药膳。
除了饮雄黄,插艾草、挂菖蒲、佩香囊等,服用安宫牛黄丸也是端午节气养生的不二选择。端午一粒安宫牛黄丸,一年邪毒全驱赶。安宫牛黄丸作为“温病三宝”之首,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称,除了救急症,安宫牛黄丸还是预防中风的节气用药,医学专家称其为“救命丸”和“养生珍品”。
当前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端午期间以传统有效药物驱疫消毒,积极参与防疫更具时代意义。挂艾叶、挂菖蒲、佩香囊、喝雄黄、服安宫等健康习俗,应得到传承和推广,以丰富的时代内容更好地诠释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
世界中医药百年宏济堂百年宏济堂千秋做好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