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泉石啸傲,所常乐也 [复制链接]

1#

来源

菖蒲寿石斋

中国人的精神大多是儒释道融合的产物,我们的传统艺术美学,多源于自然,于天地之内,生于万物,别构灵奇。你很少看到别的文化,可直接从河边寻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在林间觅一根枯木,不作人工,静置案头,已然成为艺术,自然的造化即是人文审美的最高标准。这是为何?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给出了答案:「邱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山林于君子而言,是一种心性的寄托。行乐其间,可养林下之风,诚可湛情也;寄畅其中,可参天地生息,诚可忘机也;至若世外高隐,鹤临烟霞,诚可御俗也。君子当存几分山林之气,以初冬之际,一扫心目氛垢。拳石片云,皆具山林之气,尽是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石头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物质生命,万年沉积诞生于地球之表,苍古而悠久;一次是艺术生命,被人拾取欣赏于心神之间,清奇而当下。前者属自然之功,后者乃文人之趣。中国古代赏石之气息即是古代文人的文化人格之气息,静心养正,与天为徒,以古为徒,循章观变,正心在中,定能万物得度。石见山林,请石入室。山水之外,别无所求;供石之外,别无所寄。正如白居易《双石》所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苍然两片石,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在别人看来,这是俗物不可取,但于文人而言,这可为世间珍宝。尽听石上秋,此间有烟云。

(本文由“海上石语”编辑推荐,选自《菖蒲寿石斋》,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精彩回放:

奇石,说到底应该这么选,这么玩!

人间百草,最爱菖蒲!

盆景布局大有学问,可惜多数人都是学问的弃徒

菖蒲——茶席上的一抹翠绿

在菖蒲中寻找人的样子

欢心脱俗赏菖蒲

菖蒲盆景,文人雅士的最爱!

家养菖蒲,陡增文人气息!

无菖蒲,不文人!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赏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或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