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菖蒲樵园随笔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点击上方“朱樵艺术工作室”,即刻订阅!

《樵园随笔》系列之十四

菖蒲

文/朱樵

菖蒲一般都长在水边,品种很多,小的只有一寸长,大的比人还高。

本是一种很普通的野草,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说得神乎其神。

我以为,菖蒲被神化的缘由,来自于它最初体现在物候上的意义。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十七天,菖蒲开始生长,为百草之先,是农人开始春耕的标志。

正是有了这一点,作为野草的菖蒲,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于是有人发现,它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热毒湿疮、肺损吐血,以及鼓胀、痈疽、病后耳聋,等等,后面还有一大串。

说实话,我是不大相信这些的,如果把它串起高声朗读,听上去有点像卖狗皮膏药的。不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实是这样写的,你就是不信,也丝毫不会影响它的真实性。

当然也有菖蒲治好病的实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妻子唐琬,患尿频症,昼夜小便达二十多次,苦不堪言,服用菖蒲加黄连后,就即刻收水。

从此,陆游就喜爱上了菖蒲,还写了一首咏石菖蒲的诗:

燕山菖蒲昆山石,

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提蹙密九节瘦,

一拳突兀千金值。

菖蒲被药用后,又被古人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将它说成是一种神草,每逢端午,还被家家户户挂在门口,替代钟馗的宝剑,为人们辟邪驱鬼。

菖蒲的另一种意义,是被制作成盆景,可以慰藉文人。

宋代诗人苏东坡认为:

“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节坚叶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

中国的文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遭遇,养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情结,小菖蒲的简洁、孤独和清雅,恰好吻合了文人孤傲的品性,成为其情有独钟的案头清供。

甚至有文人认为:盆景菖蒲有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的作用,看一眼便能解除心中的烦恼。由此可见,文人的烦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多半是自寻的烦恼罢了。

可以制成盆景的小菖蒲,一般有金钱、虎须、香苗三个品种。

过去嘉兴人比较喜爱的,是金钱菖蒲。我舅公是个旧式文人,生活最困难时,他穿着有补丁的衣服,吃着自己在院子里种的蔬菜,却依然在他那间破旧昏暗的书房里,养了好几盆金钱菖蒲。

他说菖蒲在药用上可以明目,看上去绿幽幽的,又十分养眼,且还能吸收微尘。

所以古人夜读,有一盆菖蒲陪伴,既不孤单,又可免去灯烟熏眼之苦。

可是,菖蒲虽好,却不像苏东坡以为的那么易养(估计他是有书童在伺候),它浇水不能湿叶,希望天天能吃到露水,但又不能常见阳光,每年还要定期修剪根叶。

要养好一盆菖蒲,投入的精力非常大。所以,盆栽菖蒲以前不叫“种”,叫“养”。

当年舅公养菖蒲,最看不顺眼的,就是我外婆,说他不是弓着背画虫子,就是整天绕着菖蒲转,不做点正经事。

我开始没听懂,不知道菖蒲是什么,还以为是弄堂口帮我们家买菜的张婆,心里不由吓了一跳:舅公是这样的人吗?

后来,见舅公用破纱袜筒在给菖蒲做过冬的盆套,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有人问我,文人为何多喜欢养菖蒲?我想,主要还是小菖蒲养不大,不会老,也没有花开花落的欣喜和惆怅。

去年端午节时,嘉兴的一些菖蒲爱好者,在月河古街上搞了一次菖蒲展。

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