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在室内栽培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古人和现代人的喜好有着很大差异。古人喜欢的案头植物,多为可闻香赏色的花卉类植物。如春天的盆兰,秋天的盆菊,冬天的水仙、梅桩。
就连花形较大,本应在荡漾碧波中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古代的爱莲者也凭一番痴心培育出袖珍版的碗莲,于是只需一口瓷缸,甚至一只海碗,再配上几尾红鱼,就能在室内的几上案头,欣赏到一爿缩微的江南。
而现代人的居室内,各种纯赏叶的绿色植物在室内栽培中大行其道。或许是我们这个充斥着灰白水泥玻璃金属幕墙的世界是如此的匮乏绿色,或许是来自植物的纯净绿色最能平静被都市疲惫的心灵。
古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现代人偏好那些生命力旺盛、不用细心照拂的藤蔓类植物,为什么会有人在玻璃杯中种一点本应属于田野的豆苗和麦子……
不过,古人也有喜好的观绿植物,那就是菖蒲。
菖蒲原本是生于水边的植物,长叶青青,有些品种开大朵的花。花瓣薄而皱,形似鸢尾,有粉红、白或蓝紫诸色。这水际的美丽花朵,怒放而单薄,常让诗人联想起一生一世的爱情。所以席慕蓉说:
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
但是不可以
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
当天色转晴风转冷当我们
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
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而此刻菖蒲花还正随意绽放
这里那里到处丛生不已
悍然向周遭的世界
展示她的激情她那小小的心
从纯白到蓝紫
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
请让花的灵魂死在离枝之前
让我暂时逗留在时光
从爱怜转换到暴虐之间
这样的转换差别极微极细
也因此而极其锋利
尤其是我曾经
——《菖蒲花》
菖蒲花所象征的爱情,同样在古人的诗歌里反复回响,但往往表现得更为质朴: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唐·乔知之《杂曲歌辞·定情篇》
无论是乔知之代言体中新婚的女性那种不协调的深重危机感,还是李贺笔下趁得青春恣意欢的狂肆,诗中的菖蒲花,都象征着那些女子短暂然而怒放的美丽。
不过,菖蒲由野生植物而得到青睐,登堂入室成为人们室内案头的栽培植物,却不是因为它有着美丽的花朵,而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最永恒的愿望——长生。
也许是因菖蒲充满生机的绿叶,引发了古人对生命永恒的联想,在许多道家的典籍里,都提到服食菖蒲的神异功效。如《抱朴子内篇·仙药》:“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紫花者尤善焉。”
于是,和茯苓、松脂一样,菖蒲成为求仙者服食的良药,而相比起后二者在高山深谷中的难寻,采掇菖蒲明显要容易许多。醉心求道的诗仙李白,笔端就一再提到在嵩山采撷菖蒲这项修仙活动: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嵩山采菖蒲者》
在唐代,嵩山似乎是菖蒲的密集产地,因为同是盛唐诗人的王昌龄笔下也出现嵩山的采菖蒲者: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在这首诗歌中,现实中的访道求经被幻化成了一场神仙故事,而求道者与仙人的相逢,就被放置于采撷菖蒲的背景之中。不仅可以自己服用,菖蒲还可作同道(求仙之道)中人的馈赠手信,绛囊中所盛的菖蒲,是召唤友人同来修道的一个符号。
直到清代,虽然菖蒲已不再是长生秘丹,但仍然被视为一味良药。在菖蒲的相关记载里,神仙的身影挥之不去,甚至连采摘的日期都有神秘的讲究。
清代范端昂《粤中纪闻》云:“菖蒲多生石涧中,以小者为贵。有一寸十二节者,以甲子日采取阴干,至百日为末,每日服三四箸,益智、聪耳、明目。罗浮东涧石上所产,质甚坚,气味清芳,更良。服食乃益人。”
正因为古人坚信服食菖蒲可以长生,所以在端午节,这个被认为是一年中火毒邪气最旺的日子,人们便利用菖蒲来抵挡邪毒。将菖蒲叶和艾叶一起悬挂于门首,是由于菖蒲叶形凛然似剑,被认为有斩妖除魔的功效。
以室内栽培菖蒲作为文房清玩,此风当始于唐代之后,因为在唐诗中出现的菖蒲,基本还处于野生状态。在宋代,随着文士赏玩假山盆景之风的流行,盆栽菖蒲也登入书斋。南宋诗人陆游就曾赋诗感谢友人送来的盆景菖蒲。
翠叶白石,再配上清泉一泓,这样的一盆植物,是可以给诗人带来属于“高僧野人”的世外愉悦的。明清之后,讲究生活精致化的著作逐渐流行。如何培育菖蒲也频繁出现在此类雅玩著作中。
世家子文震亨则别出心裁,一反盆栽的“随俗作好”,而是要以人工尽力模拟天然。其《长物志》中《盆玩》条云:“乃若菖蒲九节,神仙所珍。见石则细,见土则粗,极难培养。吴人洗根浇水,竹剪修净。谓朝取叶间垂露,可以润眼,意极珍之。余谓此宜以石子铺一小庭,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若盆中栽植,列几案间,殊为无谓。”将栽种菖蒲的小小盆盎扩展为整座净铺石子的庭院,此种雅致直是奢靡到了极处。
蒲松龄的《家政外编·诸花谱》中对如何培育菖蒲说得最为详细,洋洋数百字,篇幅与牡丹、菊、兰等传统重要花卉等埒。蒲氏分类讲述了不同种菖蒲的种植方法,凡水、石、肥、分窠、修剪、禁忌,无不屑屑道来。可谓是集明清人士案头菖蒲栽培法之大成。
书斋中的青青菖蒲,与文士相伴花朝月夕。宜入诗,也宜入画。清人写生花草题材画作中,常见菖蒲的身影。海上吴昌硕曾有一幅《岁朝清供》图,一反传统此类题材的富丽堆砌,画面构图简素异常:胆瓶中红梅一枝,浓墨写出虬枝苍劲;素缶内菖蒲一捧,细枝密叶,乱发蓬蓬。胆瓶与矮缶高下相应,整幅画面既素淡又雅致。新年若此,可谓绝尘。
本文出自:瓢观
不可居无竹千年宋词,最美在春天。眼睛里有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艺术家
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修一颗闲心,做一个闲人不如归去,做个痴人韵士所居,高雅绝俗心中有景,处处花开。
欢喜转载,感恩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商务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想展示藏品或推广文章的石友请联系“菖蒲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