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现国画里你不认识的那株小草,大多是 [复制链接]

1#

花儿和草木集结在一起

认真而孤傲地绽放着

这是属于江南的花草,五月的香

浪漫而持久

剪一段山野时光种在书房

见素

01

我不坐缆车,循着山间小道徒步。

浓密的竹林,将夏天午后灼烈的阳光层层过滤、冲淡,落下金褐灰黑的竹叶影子,一切都幽暗下来,而此时我的五感却异常灵敏,只觉四周光影浮动、水声潺潺、气息清冽,如入仙境。

溯溪而上,看到一处水质尤为清澈,便蹲下来取水。一抬头,我遇到了菖蒲。

02

菖蒲,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

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那细长干净的叶子,是与世无争的暗绿色。竹林下光线幽暗,却让它显得更加深邃脱俗。溪水流过它的身躯,发出淙淙之声,它却依然那么飘逸淡然,仿佛让溪水也变得冰冽。

怪不得古人称菖蒲为“天下第一雅”,苏东坡、陆游、金农等都对它钟爱有加。备受文人雅士喜爱的植物,最有名的当属梅兰菊竹,但若单是论雅,菖蒲、兰花、水仙、菊花并称“花草四雅”,而这四雅当中,排名第一的则是菖蒲。

为什么菖蒲是第一雅呢?热爱花草的作家张梅在《握一束菖蒲回家》中写道:

“它们的雅各有千秋,兰花水仙是精致的雅,菊花是倔强的雅,唯有这菖蒲吸取的是天地间的水汽灵韵”,“雅走阳春白雪的路子容易,可像菖蒲这样,能入得烟火平实的雅,可谓是大隐隐于市了”。

“天地间的水汽灵韵”,说得玄妙抽象,似难以具象,但当我在山中溪石畔看见菖蒲时,它那自在高雅的仙姿,的确让我惊奇赞叹。

03

说实话,早就知道菖蒲这种植物,儿时曾在端午节前夕看到集市上有一束束扎好的菖蒲艾草卖。

在民间习俗中,菖蒲和艾草是可以用来驱邪避灾的。菖蒲叶片细长挺直,中间有鼓起的棱,像一把宝剑,方士称之为“水剑”,用来驱除不祥。传说钟馗捉鬼用的就是菖蒲剑,这一象征意义,总让我对它有点尊敬而不敢靠近。

后来在屈原的《楚辞》中读到了它,才有了审美的胆量。“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荪”的注解就是“蒲”,今天的植物学将其划分为天南星科的菖蒲。

作为《楚辞》中的香草,菖蒲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比最初那严肃的捉鬼宝剑多了几分亲近和飘逸。

有一段时间,我手头上已经积累了各种“疑似”菖蒲的照片,为了搞清楚菖蒲、香蒲、黄菖蒲等几种植物的异同,我翻阅了不少图谱和植物文章,在植物学的基础上分清楚以上植物的科属种之外,还欣喜地发现,我们情趣丰富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与植物的各种缘分,除了荔枝、桃金娘,还有关于菖蒲的故事。

苏东坡玩雅,已经不满足于梅兰菊竹,转而欣赏更“小众高端”的菖蒲之美了,并钻研了一套培植心得。

苏东坡曾在山东文登蓬莱阁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来养菖蒲,并在《石菖蒲赞》中写道,“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想必这位大文豪的书桌案头,总是摆放着一盆清?的菖蒲的吧。

04

《楚辞》将菖蒲列为香草,菖蒲的确是有香味的,如何形容它的香味呢?菖蒲文化研究者王大濛解得好,“中国人对香的要求是文雅的,也是有深度的。菖蒲的香气是带着生拙的味道,醒透深沉,她不是表面的香。所谓生拙,好象表面上是不太漂亮的香,也就是很内在。”

菖蒲的香味,是内在之香,这一点与它的精神寓意完美融合了。

菖蒲也是可以作为岁朝清供的,在网上看到一幅吴昌硕的《岁朝清供图》,画着水仙、天竹子、牡丹、佛手、荔枝、释迦,还有一种植物,叶片看着很像兰,但比兰叶短,比兰多了份拙朴野气,现在我知道,那是菖蒲。

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也爱画菖蒲,曾写道: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据说金农笔下的菖蒲短而细密,因菖蒲越修剪长得越细密,大概画家借“修剪”比喻人品之“修为”。

对菖蒲了解得越多,也越发喜欢起它来了。而且,看画时,也不会把那些看似类似的笔触一概认为是兰了。

见素

爱好博物文化,喜欢植物,钟情大自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