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子连续4年模仿屈原投江,文化传承还是作 [复制链接]

1#

“五月五日五,赠我一枝艾”,端午佳节,是中华儿女欢聚一堂,包角粽、划龙舟的日子,有些地区也有在房前屋后插艾草、菖蒲的习俗,或者将艾草熬水沐浴,洗去邪祟。不同地域,庆祝的方式会有一些差异。

然而,有个人庆祝端午的方式,却十分另类。近日,在四川西昌,有个贾姓男子跳江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的男子,衣着玄色古装,衣冠整齐,高喊“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直挺挺地投入当地海河中。目前正值汛期,河水满溢,由于泥沙较多,浑浊不堪,呈黄泥色。但男子投江时的动作,毫无迟滞,十分熟练。

啊,“黄”河?

据了解,该男子40岁左右,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端午节期间投江,连续四年,他年年如此。为什么每逢端午,别人都是吃粽子,他却要一再去喝一口浑黄的河水呢?他坚称,投江是他纪念屈原的方式,也是他的端午“仪式”。

对于这种另类的端午庆祝方式,社会各界的观点不一,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各路网友的观点:

观点一:行为艺术,纯粹作秀

路人甲:就是不该游上来,(模仿)不太像。路人乙:扔几个粽子给他,不就是想涨粉吗?搞得这么复杂。路人丙:没有什么意义,算行为艺术了。路人丁:真想纪念屈原,多背点他的辞就行,比如《离骚》。

纪念屈原活动

在这些网友看来,一个人面对镜头,连续4年投江,只是想上个热搜,纯粹是为了出名而作秀。其实,当被问到对屈原的了解有多少时,他也说自己的了解一般,和广大网友估计差不多。而且,不少人指出男子在服装上的严重错误,表示所穿的古装和年代、地区不符,是对历史文化不够了解。

他们认为,只是模仿一些皮毛,而对屈原背后的历史文化不去研究学习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把这样的行为看作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博人眼球之举。模仿屈原投江,还不如模仿江里的鱼吃粽子……

观点二:个人自由,切勿模仿

路人甲:挺好的啊,很有仪式感。路人乙:纪念屈原应该又要多种仪式,不能光是龙舟和粽子。路人丙:人类社会就是需要有多样性。路人丁:又不影响别人,这是他的爱好。

出人意料的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网友,对该男子的行为表示支持。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喜好,该男子投江纪念屈原,是他自己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和指责。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节日早已经褪去了最初醇厚的味道,节日需要更多的仪式感。这些网友认为,这个男子着古装,体验屈原投江的情景,就是在赋予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更多的仪式感,让节日更有韵味。

男子投江前吟诵作品

而且,他们觉得将端午等同于吃粽子、划龙舟是个很没创意的事情,每个人的行为应该具有多样性。而且这个贾姓男子还劝诫其他人,动作危险,切勿模仿,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他可以用这些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自己心目中的节日。

观点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